车迷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0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问路:广州——福建长汀,路书?道路状况?沿途风光美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16 10: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过些天要去福建长汀,在网上找到的路线广州广惠高速-----》惠河高速-----》梅河高速--------》在蕉岭的广福镇下高速后往福建方向。    有没有去过的同学介绍去长汀的路线,能详细介绍下还有没有另外的路线?道路的状况?沿途有什么美食风光?谢谢。。。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沙发
发表于 2008-5-16 11:43:39 | 只看该作者
长汀已不是英国作家笔下的美丽小城了。
板凳
发表于 2008-5-16 11:46:19 | 只看该作者
03年去过,路没问题,现不知,也可走赣州这边去。
地板
发表于 2008-5-16 12:26:56 | 只看该作者
长汀很一般,但去长汀的路上,可以看到有个古村,很好的。
地下室
发表于 2008-5-16 23:16: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佳 于 2008-5-16 12:26 发表
长汀很一般,但去长汀的路上,可以看到有个古村,很好的。



你是说培田古民居吧!值得去,住一晚都不错,客家人的地方相对来说都是好地方.
6
发表于 2008-5-18 09:41:23 | 只看该作者
就是培田,很值得一去,还有个古村叫棠下村?忘了,
可惜以前的资料库不知道怎么查回来,以前摆了好多关于这里的资料和图片的
7
发表于 2008-5-19 12:37:12 | 只看该作者
3年前去过,风景一般,在路上开车的时间太长,客家美食那里都一样.
8
发表于 2008-5-19 19:58:26 | 只看该作者
长汀县城早就被洪水毁了,已经不是英国作家笔下的美丽小城。
9
发表于 2008-5-20 10:52:12 | 只看该作者
长汀不值得去,破落县城一个,去了也白去!!
10
发表于 2008-5-21 23:03:55 | 只看该作者

长汀

抄回来的,将就看看就好.

长汀

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小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一个是福建的长汀。
——路易•艾黎(新西兰)

半个世纪前,一位外国友人盛赞长汀之美,传为佳话。自古以来,达官显贵、骚人墨客吟咏汀州秀丽风光,亦留下许多华章佳句。
一条江伴着一座城。汀江,客家母亲河,穿城而过,流淌着成的兴与哀,养育了客家的历史与文化。长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巍巍耸立,傍依着江的汩汩长流,展现了千百年的沧桑与风雨。江因城而名,城依江而建。长汀,古称汀州,是福建西部、闽赣交界处的一庄古城。
古城之美,在依山傍水,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内青山城外田,山水绕城六桥连。八景九门十古寺,万树梅林杏花夭。"
古城之美,在城。唐宋古迹遍城。
古城之美,在人。多少名人的名字,响亮了一个城市的名字。

  长汀又名汀州,地处福建省西部,为闽赣两省的边陲要冲,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全县设11镇8乡,总人口48万人,总面积3099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五大县。长汀为丘陵地形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8.3度,其中最低气温零下7.4度,最高气温39.4度,年平均降雨量1731.9毫米,适宜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长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著名的八闽汀州故地和福建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长汀从盛唐到清末均是州、路、府的治所,亦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有“客家大本营”和“客家首府”之称,每年都有大批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国的客家人来汀寻根。而绕城而过的汀江更被喻为客家人的母亲河。当地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客家文化和革命旧址是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悠久的历史给长汀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城区现有保存完好的唐代建筑古城门、三元阁、宝珠门、明代建筑朝天门、唐至明代的古城墙、宋代的汀州文庙、明清两代汀州试院以及唐代的双柏树、宋代双阴塔、清代朱子祠等宝贵的历史古迹。长汀的革命遗址主要有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央红军医院旧址福音医院、周恩来旧居、中华基督教堂和刘少奇旧居等等。长汀保存了不少宋明时期的客家民居,它继承了中原的府第式建筑风格,沿中轴线两边展开,层层递进,前后左右对称,布局严谨。这种民居规模大的可容纳几十户人家居住。有的前设门楼,后有闺阁绣花楼,并建有“美人靠”弧形栏杆座椅,十分典雅别致。这类客家民居建筑,以长汀围屋最为典型,它和客家土楼一样,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家族城寨”。

在长汀游客不仅要参观以上提到的景点,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爱国诗人陆游、明代《天工开物》的著者宋应星、世界法医鼻祖宋慈和清代《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晓岚等名人都曾在长汀留下足迹,可以细细追寻。长汀山川秀丽,风景如画,与悠久的历史、多彩的文化相映成趣,有苍松入云的卧龙山、岩峭洞幽的拜相山、千姿百态的官坊溶洞等山水风光,还有朝夕烟霞的朝斗岩,这些都是不可不看的风景。
长汀历史悠久,人文鼎盛,是福建新石器文化发祥地之一。四千年前,这里是古越族人休养生息的地方。全县现有二百多处新石器遗址。在大量出土的石器和陶器中,西周的陶印拍、商周的陶尊、唐代的多角盖罐、宋代的陶谷仓等,都属国家文物宝库中的珍品。汀州,作为以客家先民为主设置的州,在大唐盛世中诞生。从那时起一直到清代,长汀一直成为州、郡、路、府的所在地,成为历代闽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福建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

唐宋古城

长汀,历史源远流长,是福建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早在4000多年前,闽越人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掀开了一页页的长汀文明史。他们以蛇为图腾,幸存的"蛇王塑像"是最具代表性的实物见证。发掘的200多处新石器遗址,出土的大量古石器和陶器,诉说了远古的岁月和文明。
唐开元二十四年(733年),汀州设立。从此,历经城垣变迁,古城汀州处万山之中,"枕山临溪为城",逐渐形成"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幢深围四面城"的府城特色,成为盛唐至清末时历代州、郡、路、府的治所和闽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1200多年来,风风雨雨,古城依旧,古风犹存。
始建于唐的古城墙,沿汀江而筑,自东向西呈弧形,东西两端沿卧龙山两旁的山脊筑到山顶,把半个卧龙山圈进了城内,使整个城池前有汀江天堑、后有卧龙山为屏,成为能攻能守的"高城固壁"。昔日,远远望去,古城墙宛如一串佛珠挂在山上;今天,古城墙仅残存1000多米长。
与城墙一样古老的,是城里迄今保存的五座古城门,巍峨壮观。它们的名字是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广储门、宝珠门。广储门就是现在的三元阁,已改造一新,但城门垛上保存的唐代八角基座复盆式柱基,拱门中的唐砖,写着它的岁数。宝珠门,始建于明代,也保存着唐代建筑的风格,城门两侧的马槽就显示了唐代建筑的特点。
古代传统街区沿着古城门延伸。五通街、南大街、半片街等是现存的宋明时代传统街区。街道宽6到8米,路面用河卵石砌成;沿街两侧房屋以木质和土质结构为多,基本是前店后宅;店铺密集,作坊林立,一间挨着一间。交叉路口,至今保存的四角风雨亭,在过去既供人避雨,又供夜间挂灯笼以照明,这是古街区的珍贵遗物。穿过古街区,纵横交错的街道,密集的店铺,仍依稀可见当年古城的繁华,其"阑阑繁阜,不减江浙中州"。
唐代古井"八卦龙泉",宋代古井"府学阴塔",合称"双阴塔",至今井水清澈甘甜,终年不枯。"八卦龙泉"位于城区开元寺内,井深16米,口径l.72米,上宽下窄,每层用石板砌成八卦形,和地面的塔恰好相反,犹如一座倒置于地底的八卦塔,故称"阴塔"。而城区汀州府学内,一座砖砌圆形古井,井深13.5米,口径11米,井旁立有石碑,碑上题"府学阴塔"4个大字。碑文记载,建造"双阴塔"古井,"以镇文风",意在盼望汀州多出人才。实如古人所愿,古城汀州,地灵人杰,历代英才辈出。
客家人素有耕读传家、尊孔崇儒的垂世风范,因而有客家人的地方,大都建有孔庙,汀州文庙就是实证。城区卧龙山麓的宋代汀州文庙,历经修葺,已恢复旧貌,成为今日古城的一个文化娱乐中心,承传着客家人的重教传统。
与汀州文庙同为古城文化中心见证的汀州试院,今已不复存在,但曾相伴试院几度春秋的两棵唐代古柏,依然挺立博物馆院内,技繁叶茂,度过了千年岁月。


长汀的旅游线路主要有:

①历史文化名城游-主要的景点有:汀州古城墙古城楼、汀州试院、汀州三元阁、朝天门、五通门、水吉门、宝珠门、惠吉门、汀州文庙、汀州朱子祠、汀州宗圣庙、北极楼、云骧阁、汀州府城隍庙、汀州天后宫、汀州南禅寺、唐宋明清古街古民居(乌石巷、五通街、东门街、南大街、惠吉巷街、店头街)、汀州古井双阴塔、汀州状元亭、大同十里铺定光陂、馆前沈宅“九厅十八井”、童坊平原山广福院、汀州紫云公祠、汀州赖氏坦公祠、濯田水头赖氏宗祠建筑群、策武永隆桥、乌石岽古文化遗址、南山古瓷窑遗址、古城隘岭及大同天邻古驿栈遗址等;

②客家文化寻根游-主要的景点有:汀州客家博物馆、客家母亲园、中国汀州客家研究中心、河田客家宗祠一条街、客家牛角屋、涂坊客家围龙屋、客家旗表石龙旗、客家母亲河-汀江、孙中山先生与李宗仁先生的祖居地-长汀河田、客家风情文艺演出、客家美食品尝等;

③红色革命史迹游-主要景点有:福建苏区首府-长汀革命历史博物馆、共和国闽籍将军陈列室、瞿秋白烈士光辉业绩陈列室、瞿秋白烈士纪念陵园、陆定一同志与唐义贞烈士合葬墓、杨成武将军纪念广场、杨成武将军故居、傅连暲将军故居、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汀州试院、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及毛泽东和朱德和陈毅旧居-辛耕别墅、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旧址-云骧阁、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及周恩来旧居-中华基督教堂、中央红色医院旧址-汀州福音医院、福建省总工会旧址及刘少奇旧址-张家祠、福建省委第四次反“围剿”紧急会议旧址-朝斗岩寺大雄宝殿、中央红军九军团长征出发地-中复村观寿公祠、沿韩江到汀江从汕头至长汀进入中央苏区腹地的千里红色交通线-汀江码头遗址、汀州老古井旧居、福建省军区旧址及罗炳辉和叶剑英和谭震林旧居-师福村赖姓私宅、共青团福建省委旧址、福建省邮务管理局旧址、闽西工农银行旧址、中共兆征县委及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刘氏家庙、瞿秋白同志被囚处、何叔衡烈士纪念亭、张赤南烈士纪念碑、方方纪念馆、项南同志雕像广场、“红旗跃过汀江”遗址-水口汀江码头、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红军入闽第一战-长岭寨战斗遗址、红军长征出发前最后一战-松毛岭战斗遗址、红军“汀州整编”遗址-南寨广场、抗战时期厦门大学旧址、钟池将军墓、辛亥光复汀郡烈士墓等;

④山水自然景观游-主要景点有:省级卧龙山-南屏山风景名胜区、汀江龙门、汀江飘流、龙潭公园、方方公园、塔山上上塔、霹雳岩、朝斗岩、通济岩、宝珠峰、九曲山庄、河田温泉、官坊溶洞、庵杰涵前溶洞、省级归龙山自然保护区、中磺自然保护小区、牛岭(天龙山)自然保护小区、莲花湖、陂下水库、河田生态世纪园、策武万亩果场、三洲万亩杨梅果场、羊牯龙华山景区、古城-大同-铁长-庵杰连片竹林景区等;

⑤宗教信仰朝圣游-主要景点有:汀州天后宫(汀州东门)、汀州南禅寺(大同宝珠峰)、朝斗岩大雄宝殿(大同朝斗岩)、水云寺(大同朝斗岩)、接引寺(大同南屏山)、汀州南廨寺(汀州营背)、北极楼金沙寺(汀州卧龙山顶)、地藏殿(汀州卧龙山南)、西竺魔(汀州西门)、卧龙塔寺(汀州卧龙山北)、斗母阁-如是庵(汀州东门北) 、宝珠楼(汀州南门)、博罗寺(大同翠峰)、峻峰寺(庵杰八宝山)、佛光寺(馆前东阳山)、大悲山普慈院(铁长庵杰两乡交界)、平原山广福禅院(童坊葛坪)、叶花庵(大同师福白云山)、福海寺(策武策田)、赤峰嶂(河田半坑)、沙篱寺(濯田)、佛印寺(新桥三坑口)、西竹山(新桥螃蟹岌)、尊胜禅林(铁长天华山)、灵山寺(馆前下坑)、清云寺(馆前红明)、文殊寺(策田陈坊)、崇福寺(河田根溪)、福新庵(河田中街)、曾庆庵(河田蔡坊)、东林寺(三洲)、武光寺(南山坝)、通化寺(南山桥下)、新联庵(涂坊马屋)、兴隆庵(徐访丘坑)、普忠庵(宣成中畲)、东竹寺(濯田陈屋)、归龙岩(四都上湖)、龟(归)龙庵(红山上圭)、弥陀庵(红山赤土)、梅花崠(古城青山铺)、金凤山(古城下街)等百座寺庙;

⑥汀州客家美食品尝:长汀是著名的“福建美食名城”、“中国客家菜之乡”,“吃在汀州”早已闻名海内外,长汀的“吃”总是令人回味无穷。“中国客家菜之乡”考察组专家认为:长汀客家菜历经千余年发展,形成了古今结合、南北结合、兼收并蓄、自成一格的风味体系,已出版的《长汀风味美食》汇集了300余款客家菜肴。长汀客家菜讲究鲜香、清正、原色、本味和养生,其代表系列有猪肉菜类、牛羊肉菜类、小畜肉菜类、家禽肉菜类、水产菜类、山珍菜类、混合菜类、蔬菜类、点心小吃类、药膳类和素菜类。“白斩河田鸡”以长汀独有的世界名鸡河田鸡为原料,历来列长汀客家菜之首。长汀是豆腐王国,光豆腐就可做80多种菜,长汀豆腐干拥有千年历史,闻名遐迩。2003年11月,汀州鸡肠面等6种长汀小吃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华名小吃”称号;2003年8月,素炸肝花等34种长汀小吃获“福建名小吃”称号。长汀主要的客家风味美食有:白斩河田鸡、醉酒河田鸡、烧大块、麒麟脱胎、汀江鱼香、芋子饺、豆腐饺、酿豆腐、东坡豆腐、瓤豆腐、银荷包、生氽满丸、客家米酒、炒米粉、长汀豆腐干、氽猪肉、米粉蒸肉、温水鱼、生焖草鱼、烧肝花、荔枝肉、一品金丝、汆鸡麻、汆猪血、猪肝小肠汤、长汀肉丸、蛋清鱼丸、豆腐丸、炸雪薯(薯包)、扁食(馄饨)、兜汤哩、板栗糕、烧麦、卷饼(春饼)、灯盏糕、糍粑等。

住宿:
长汀县宾馆、客家宾馆、烟草大酒店、绿洲大酒店等。价格从几十元起不等。
长汀宾馆(二星) 长汀县西外街3号 6831524
长汀烟草大酒店(二星) 长汀县环城中路25号 6821899
长汀客家宾馆 长汀县兆征路35号 6831196
客家名菜:(含闽西客家地区)
菜干扣肉 汀州白斩河田鸡 四堡漾豆腐 涮九门头 麒麟脱胎 新泉溪鱼 新泉焖狗肉 卷 饼
风味小吃:
黄 粄 米浆餜 客家捶圆 烧 麦
闽西八大干:
长汀豆腐干 上杭罗卜干 连城地瓜干 永定菜干 武平猪胆干 宁化老鼠干 明溪肉脯干 清溪笋干
客家擂茶
擂茶是客家人的特制饮料,其制作与风味别具特色。“擂”茶的用具是擂持和擂钵。前者取一握粗的樟、楠、枫、茶等可食杂木,长短2-4尺不拘,上端刻环沟系绳悬挂,下端刨圆便于擂转;后者乃内壁布满辐射状沟纹而形成细牙的特制陶盆,有大有小,呈倒圆台状。
擂茶的基本原料是茶叶、米、芝麻、黄豆、花生、盐及桔皮,有时也加些青草药。茶叶其实不全是茶叶,可充当茶叶的品种很多,除采用老茶树叶外,更多的是采摘许多野生植物的嫩叶,如山梨叶、大青叶、中药称淮山的雪薯叶等等,不下十余种。经洗净、焖煮、发酵、晒干等工序而大量制备,常年取用。加用药草则随季节气候不同而有所变换,如春夏温热,常用艾叶、薄荷、细叶金钱、斑笋菜等鲜草;秋季风燥,多选金盏菊或白菊花;冬天寒冷,可用竹叶椒或肉桂。原料备好,同置钵中。一般是坐姿操作,左手协助或仅用双腿夹住擂钵,右手或双手紧握擂持,以其圆端沿擂钵内壁成圆周频频擂转,直到原料擂成酱状茶泥,冲入滚水,撒些碎葱,便成为日常的饮料。
相传擂茶起源于中原人将青草药擂烂冲服的“药饮”,客家先民在流迁过程中,艰辛劳作,容易“上火”,为防止“六淫”致病,经常采集清热解毒的青草药制药饮,江南可供采用的药草很多,“茶”就是其中的一味。茶,古称贾,《本草经集注》谓主好眠,兼有清热、解暑、止渴、生津等多种功效,所以成了药饮必不可少的用料。后又有人在药饮中添加一些食物,便改良成了乡土味极浓的家常食饮。劳动归来,美美地享用一碗,甘醇的清流沁人心脾。如果用来淘饭,一股馨香,格外爽口。逢有普通客到,一勺笊饭,一把炒豆,搅入茶中,便可以招待。
令人称绝的是擂茶不排斥任何“飨料”,几乎所有的食物都可加入,可荤可素,可粗可精。农家取材,极为方便。豆米花生、粉条干果之类应先煮熟,连水冲入;菇笋香料和肉类应另行炒熟再加;芝麻米花则可直接撒入茶中。用勺搅匀,即成佳品。既可解渴,又可充饥,用以待客,经济实惠。客家人热情好客,吃擂茶往往见者有份,越吃人越多,客人吃了一碗又一碗,主人添满这碗舀那碗,欢声笑语,彼此间感情得以充分交流。
11
发表于 2008-5-23 18:09:17 | 只看该作者
粤赣高速--赣州--瑞金--长汀,一路很好走,而且沿途可游赣州和瑞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车迷网 ( 粤ICP备10225138号 )

GMT+8, 2024-6-10 18:14 , Processed in 0.044344 second(s), 1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2001-2007 车迷网 所有内容 版权所有
网页风格制作: 虫虫 技术支持:智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