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迷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7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一篇切诺基的文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4-9 17:2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车前脸的中网与两侧灯框之间的缝隙,因固定方式和抖动问题,长时间颠簸后中网的四角易碎裂:
预防方案:长途出行前,检查电子扇工况后,用AB胶粘住四个2CM高的接缝。不必担心下次的拆卸,这种胶凝固后用钳子敲敲即可延缝裂开。
2. 水箱的上下固定:--- 这个问题很常见!
预防或解决方案:水箱上部分左右两个架子分别与车体连接,连续数天的蹦跳足以撕裂那个金属片,所以尽量出发前就做加强焊。水箱下面正中是一个小金属柱,由一个长条形金属片与车体连接,这个金属片极易从小柱上掉下来(原车只有一个小卡子),造成水箱下端摆动过大,要是和转动的风扇碰上麻烦就大了。最好的固定方式是用一段细橡胶管套在金属柱上,顶在金属片下,用铁丝捆紧,切记一定要捆紧,这样就可以经受住长时间的“虐待”了。
3. 电瓶的固定:
预防方案:很多切车电瓶的支撑架都是塑料的,不经折腾,听队长说有过支撑架碎裂的事例。所以最好出发前在电瓶的下面垫一块软橡胶(车内胎)或防火海绵。另外,两根固定电瓶的金属柱要在螺丝上加备母,金属柱之间用来压电瓶的那根则尽量不要用分三节的金属片连接,用两端环状的金属棍可以免去你没事拧螺丝的麻烦。
4. 前减震固定方式:
预防方案:我是四缸车,换了六缸簧后对减震起了很大的保护作用。另外,建议在上端加双螺母,下面则在减震橡胶和金属托片之间剪一片车外胎加上。这样橡胶的寿命能长些!队长建议在前减震的上面车体部分加强焊一块厚3MM以上的钢板,可避免车体被减震撕裂,我觉得是好办法,特别是对六缸车。但提醒两点:1)不能太厚,小心减震螺丝部分不够长;2)估计这都是橡胶完蛋后发生的事,所以橡胶圈要用好的,可以考虑聚氨脂材料的。
(当然,好的减震器是最佳选择。我个人图便宜,喜欢黑色路感,便宜实用!这一圈长途下来没坏过、换过。建议大家在极颠簸的路上走3-4小时要凉凉减震及发动机,我不知道有没有用,但心理感觉有用!)
5. 车前盖拉线的脱开原因及固定方式:
解决方案:车前盖的拉线,平时不保养,容易发生几种现象:1)死沉,拉不动;2)卡子脱开,拉把手没用了,车盖儿不起。建议大家每3个月用WD-40喷喷拉线的各部分,特别是拉线头、锁头和联动部分。第二种问题出现时比较麻烦,需要拆大灯,要是提前用细铁丝捆住拉线与车前盖上的连接卡子部分(在车盖前端,注意那个豁口),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出现了。要注意捆两圈就行,别影响车前盖的关闭。
6. 汽油泵的防漏:
预防方案:还是拆下来检查吧,自己就可以,用手扳动不犯卡就行,顺便用红色密封胶把黄铜色部分和白色金属部分的包边均匀的抹上一层吧。但凡有一点点漏,你都会心神不宁的!
7. 车灯的保护:
示例及预防方案:我在新疆时曾被低飞盘旋的鸟把右侧大灯的灯壳撞碎,留下硬币大的洞和很多条裂纹。后来用透明宽胶带粘了很多层,开了俩月。(不知道要是真空灯会怎样?)建议出门前自己用宽胶带先粘两道,避免相同事故后灯壳内进水的问题。
8. 小立杆橡胶垫圈的易碎问题:
解决方案:切记要用好的平衡小立杆(例如金甲兵),而左右四个橡胶垫圈是特别爱坏的。我还没找到聚氨脂的,所以目前只能去买好的橡胶垫圈,还得多备4个、8个的。有时间大家都找找,记得小时侯我玩的进口滑板的桥上有两个圈好象是聚氨脂的,谁家附近有滑板店,去问问好么?进口滑板轱辘肯定是聚氨脂的,但是太大啊!
9. 鸡爪垫(发动机减震橡胶)易出问题情况:
介绍:切诺机的发动机鸡爪垫是长途旅行中很容易出问题的地方,特别是去西藏这种地方,格外容易坏,一定要多备一套。这两个三角形的外金属内橡胶的破玩意很奇怪,发电机那一侧的承重大反到不爱坏,就是刹车泵这一侧的特爱坏,现象一般为开裂或干脆碎P的了。我以前在吉普公司买的,两侧是不同的,右侧的橡胶上面没字,外表很多碎皮但感觉橡胶好,用到现在没出过问题(几万公里了,还有很多烂路)。左侧爱坏的这边已经换过俩了,现在是第三个了,靠!和别人讨论是因为这一侧压上发动机的重量后还是轻,在三角形内部的上端空余空间内跳动,所以橡胶部分易疲劳。能不能用一块外胎剪成宽条状放在那个空间内,避免过大的活动幅度呢?大家可以试试。 :)
切记:在你车里备2个右侧的鸡爪垫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右侧的(两个螺丝均向下)可以左右通用。还有车外胎也很重要,在鸡爪垫碎后,可以用它裹着那根金属棍撑一阵!
10. 皮带、水管、惰轮、发电机、化油器等零件的保养:
预防方案:1)皮带就不多说了,不行就换,再带一根备用的。(屎蛋DX的店里有一种皮带专用保养剂,可以试试)2)上下水管及其他水管在长途旅行前一定要检查,如果失去弹性就必须换了,如果还有弹性但用了很长时间,建议大家把金属箍拧紧的部分检查后(绝不能有开裂的现象),用含纤维丝的胶带(白色半透明状)把水管缠上数圈,尽量缠的密一些吧。再用耐高温的黑色胶带(例如绝缘胶或黑色宽地毯胶带)均匀的缠上一遍,就可以放心了!3)您的惰轮使用了很长时间(2年以上)的话,建议你一定要拆下来套在手指头上转几圈作为检查,如果很柔顺,没问题,如果有发梗的感觉,一定要换,据点火线圈大哥说可以单换高速轴承,建议买两个备着。最好用化油器清洗剂喷干净表面,再用WD-40润滑一下,要对准轴承的缝隙喷。4)发电机是一般人懒得检查、保养的部分,最好是拆下来看看,一个是查查碳刷的三个小碳棍还剩多少,要是还有4毫米以上,大可放心。顺便把中轴部分拆下来抹些新黄油保养一下吧。5)化油器的车,一定要学会自己调整混合比、怠速等等。内部要了解三角针、油浮子等机件的大概位置、作用等等。万一出了问题,起码自己能清洗。走之前,换个进口的大修包,洗干净,如果去高原,要把油面调的略高一点。
11. 车底盘下面的各种连杆、传动轴等: ----个人认为很重要
事例及预防:我的车在这趟旅行中换了转向横拉杆、转向减震、一个球头。都是用了很长时间的,但我走之间感觉还凑合能用,就这么走了。建议大家一定要检查各球头,坏了就换,各拉杆绝不能有变形情况!要记住:北京的配件、工时肯定是比外地便宜的(广州除外)。
关于底盘,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检查传动轴:刷干净后一定要用手轻柔抚摸,就象。。。 特别是后传,如果有凹痕,这车开起来就抖去吧。前传也一样,要注意不能带着伤出远门。2)记住底盘情况:在越野驾驶中,没什么比你清楚底盘构造更重要的,特别是要了解你的前后桥及差速器、传动轴、变速箱分动箱护板、油箱、下支臂等等的位置和离地高度。如果你坐在驾驶员位置,能快速反应出你车下的情况,以及要发生的情况,并判断出前方地面的通过方法,那么你就是个非常棒的驾驶员了(比我厉害!为你GJGJGJ。。。。)
另外,一定要养成定期底盘注黄油的习惯(包括各拉杆、十字轴及伸缩节等),确实能有效保护各部分机件!建议每次保养时一起作了。
万一途中后传动轴坏了(一般是十字轴断裂),四驱车挂上4H还是能走的,别太快。如果是两驱,可以在大声喊叫后,自己尝试用超级金属胶和细铁丝紧固十字轴,如果彻底碎了而且没有备件,你就锻炼走路或者守车待援吧。(还是自己带一对吧,没多重的)
12. 排气管的悬挂和固定:---个人认为很重要
预防及解决方案:很多从西边回来的人都和我说切车上两种东西最爱掉,一个是破前杠(非ARB绞盘类前杠),一个就是排气管。破前杠干脆就拆了再走。排气管不行呀,只能固定,特别是中节和尾节之间最容易脱开。整个排气管,好象是三个点与车体固定,最前面一个固定点,中节前端一个点,尾节后端一个固定点。建议大家增加两个固定点:1)变速箱罩壳下部右侧,用其本身的螺丝孔和紧挨着的排气管固定一下,建议硬连接。2)中节和尾节连接的地方,本身是个金属卡子固定的。先查查中节,敲击如果哗啦哗啦响,换掉!如果是三元催化包,换掉!如果裂了,换掉!。。。如果都没问题,换掉-------旧卡子!换个新卡子,然后通过卡子与车底盘连接,一定要软连接(橡胶)!切记!
13. 关于轮胎:
保养方案:长途之前,一定把每个轮胎(包括备胎)都拆下来检查并重新做动平衡。要尽量发现每一个小的口子,如果只是薄薄的那种口,那么用胶粘上吧,别让它那么咧着,会更厉害的!关于胎压,很多人都说到高原要放气,嘿嘿,我和牧马人都没有。建议胎压2.7就可以坚持到底了。另外,请准备一瓶轮胎保养剂,跑完几千公里喷一罐,对轮胎的橡胶还是有益的,还可以顺便保养其他的橡胶部分。如果你有钱,那么轮胎防漏剂是个不错的选择,扎个小口子(6mm以下)都不用管。但我觉得贵,在屎蛋DX的店里留了很多口水,最后还是放弃了!另外,上轮胎时要用加长把儿配上十字轮胎扳手用,要把轮胎螺丝拧紧。轮胎螺丝尽量用粗根儿的那种。
14. 车尾门的注意事项:
预防方案:每人都有车尾门,响声各不相同,对么?请你的维修工把锁柱调到最佳位置然后在锁芯喷些WD-40吧。两边的小橡胶垫还在么?一定要配上,顺便也把位置调好。如果平常开着车,尾门里就有声,把内饰板摘下来查查吧,不少尾门喇叭只有2、3颗螺丝固定,你认为经得住颠么?把喇叭和内饰板的螺丝和塑料扣配齐吧,顺便在里面垫几个小的绵垫(单面有胶),可以降低共振的可能性。如果因为门锁问题导致尾门自己掀起敞开,那么锁上后,从尾门上方的支撑点拉一根绳子和拖钩连接,拽紧点儿,系死点儿,问题解决了。
15. 顶架的价值:
劝告:不少人都装了顶架,这确实是长途旅行很有用的改装件,但千万不要用那些双手使劲拽就旷荡的破玩意,这种东西没法托上几十公斤后和车一起跳跃的,它没那身子板!当然,ARB很好,但是兜里的银子不够呀。买仿制的吧,质量都那么差,只能靠自己去加强焊了。连接部分一定要做,很必要,不然随便两次跳跃后,你就得考虑扔哪些东西留哪些东西了!另外,车内胎的减震作用不可小视,把你认为所有顶框的金属连接部件之间垫上薄薄一层橡胶的内胎吧,拧紧些,很有用。特别是流水槽里,一定要垫内胎后再放顶框的金属脚。
16. 剧烈颠簸后,全车突然短电:
解决方案:我在南京坦克基地出现过一次,是保险盒里一个红色50A(左数第二个)的保险丝断了。很奇怪的现象,但据说常见。
17. 气阻怎么办?
现象及解决方案:在你出发前,电子扇及水温传感器的工况要检查,先确保没问题吧。在高海拔地区如果你的车在坡度很大的长距离爬山中熄了火,而且怎么也打不着。兄弟,一定要打开机器盖凉凉,把水温降下来再继续尝试,不然费死劲了。可能是化油器油面低(能自己调的,你可以打开化油器上盖把浮子掰掰),还有就是气阻造成的,你先用点水倒在汽油泵上,让它也降降温,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一小杯汽油倒在化油器中,肯定会瞬间汽化的,没关系,再到一些,然后把油门踩到底,打个30-40秒,一般就会着了,听到车着了(最好再到一点油)千万别松脚,直到发动机声音正常再轰几脚。
最好找个小铁罐,事先装一些油备着(小心静电),别以为把捆的象粽子一样的备用油桶从上面拆下来是一件容易的事,还得捆上去呢!还要小心气压变化带来的问题,我因为懒得拆油桶,直接平着放了半分钟气,可之后仍然大意了,结果喷了自己一身一脸一嘴汽油。靠!这就是教训呀!说到这里,您要是现在去西部,如果不去阿里地区,那么一个备用油桶装上10-15升就足够了。
18. 关于电路系统:
我实在不懂,但尽量要提前检查电路:把电线护套都配上;把没用的电线都去掉;把线束都整理好;把缺的固定螺丝都配上(特别是点火线圈和模块以及防盗器、警报喇叭什么的);还要检查分电器的轴旷不旷,盖裂没裂,分火头干净么?
前机舱里,固定是很重要的工序,要固定一切应该固定的东西,免得里面也跟着车跳。
顺带说一句,在西藏、云南洗车要小心些,他们习惯开着车门用高压水枪冲脚踏及门边的,小心你的保险盒吧。
19. 绿色的小垫圈:
是嘛玩意呢?其实要说的就是分动箱侧面,四驱连杆机构的那些绿色的小垫圈。这玩意挺贵的,但是玩车至今你查过么?这东西牧马人就备着,结果我在日喀则用了一个。长时间强烈的颠簸会使它变形,导致连杆脱开的。你不想在最需要四驱的时候挂不上吧?经常检查吧!备2-3个吧!
20. 关于后减震2-3事:
个人看法:后面的减震器与你的弓子配套么?减震的工作是否在正常行程内呢?重载时连续颠簸弓子朝下了么?减震漏油了么?常查查吧!!!
看看后桥上有没有上面的橡胶方块留下的痕迹,如果特清楚,痕迹特重,那么估计你的橡胶块就快了,备一块还是升高后悬呢?见仁见智吧。
21. 关于后拖杠:
象我们这样的热心人经常拖车、救援么?好象是!
我们经常去野地里越野么?是的!
象我这种技术差的驾驶员经常陷车么?绝对是!
那我们的后拖钩结实么?不!!!
实例:我02年在内蒙一次泥地拖车时,后拖钩就飞了出来,还好当时拖车钢缆上盖了衣服。所以我建议爱玩的朋友还是换掉它吧。
最好的当然是烧包ACON师傅经常向我们推荐的各种后杠了,但据说动不动就好几千!依我的性格和为人,我的后拖杠肯定是国内仿制的,因为:只买最实惠的,不买烧包推荐的!
国内现在有两种仿制品,一种便宜大概400多吧,我的那种好象市价1000多(我买的2手RMB800)。都是与两根大梁固定的,四颗粗螺丝,比较结实!便宜和贵区别在于材质和焊接工艺。如果要配越野千斤(猴爬杆)使用,就必须用好一些的那种。
其实肯定还有很多写的,但我忘了,对不起,大家补充一下吧!
关于安全,想写两笔,大家可以拍我。我开车4年多了,买这辆切也两年了,这当中无照驾驶很长时间,这当然很不对。我这辆切目前表上快16万了,自己开了快9万公里,其中长途很多。只有一次事故出在家门口上,因为一夜没睡,倒车入库不小心刮了别人的车,其余从没出过任何事故。我想说的是,车是自己的,命是自己的,小心驶得万年船!我跑长途从来不超过120,即使在高速路上。现在我的四缸车一般跑90-100,要是6缸我就跑110-120,又省油,又安全!!!讲个记忆深刻的事给大家:在川藏线上,我们因为前车事故被堵住了,刚能过车,一辆箱式小货就先挤过去了。我们两车向前走,拐了没几个弯,就看到这辆车在一个弯道处正顶在一辆三菱警车上,撞的很厉害。这----就是觉得自己技术好的主儿。
想告诉大家:
享受驾驶的乐趣,速度不是最重要的!
预防胜于维修,特别是在野外,对么?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沙发
发表于 2004-4-9 17:39:39 | 只看该作者

RE:转一篇切诺基的文章。

【(taxi)回复(六缸白切)的大作】

好文!
<IMG SRC="/images/face/177.gif"><IMG SRC="/images/face/177.gif">

都是经过自己亲自动手才写得出来的心得!

能注明转贴的来源出处吗?
板凳
发表于 2004-4-11 00:49:39 | 只看该作者

RE:转一篇切诺基的文章。

【(雨杨)回复(taxi)的大作】

这是很早之前sina的切诺基论坛的精品文章。可惜的是,一般情况下,我觉得都去不到那么专业。
地板
发表于 2004-4-12 09:13:41 | 只看该作者

RE:转一篇切诺基的文章。

【(老黄)回复(taxi)的大作】这篇文章是新浪切大队的“永远加班”原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车迷网 ( 粤ICP备10225138号 )

GMT+8, 2024-6-9 13:24 , Processed in 0.038094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2001-2007 车迷网 所有内容 版权所有
网页风格制作: 虫虫 技术支持:智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