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迷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7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太平洋到青藏高原(11-15)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3-4 22:2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一)
车队继续前进,越过唐古拉山口标志碑时,按照约定,大家都没有停车照相。
这回是我亲自驾驶自己的车,因为我对这辆车比全队任何人都更熟悉、更了解,由我来驾驶这辆机油底壳“弱不禁风”的捷达,也许能尽可能走得远一点。
毕竟还有那么多的便道河滩在等着我们。
头依然还在隐隐作痛,但我已感到能够忍受,而且开车时因为精神高度集中,人的状态感觉比坐车时要好很多。
车在山路上颠簸前进,时不时要从便道通过,每当听到便道上的碎石击打在车底的声音,我都会心里一紧。
老黑在前面开路,不断提醒我需要避让的路况,稻草的车紧跟在我的车后,密切关注我车底的动静。

黑伴伴在台子里说:“老k,小k要和你说话。”
我边开车边回答:“请讲。”
台子里传来小k的声音,透出从来没有过的坚强:“爸,我现在一点事都没有了,我一定要和大家一起走下去,一直走到珠峰脚下。”
我心里一热:“好闺女,长大了。”

车开始下山了,天也渐渐黑了下来。这里的天黑得真晚,此时已是晚上9点多了,也只是相当于内地的傍晚。
天上下起了雨,越来越大,视线极差,我必须把头微微低下,往前靠,才能勉强看到前方。
大家都不说话,车里寂静无声,只有在驻马店中原汽修厂换的方向助力泵在唐古拉的夜空中毫不疲倦地嚎叫着。
走了大约60多公里,老黑在台子里说:“老k,再坚持十几公里,就能到达安多县,到那里就好办了。”
突然,机油灯闪了一下,又灭了。我大惊:难道就这么十几公里就坚持不了了吗?
机油灯又亮了,而且这回不再熄灭。
我无可奈何地打开右转向灯,把车缓缓停靠在路边。
老黑和稻草都停下车,来到我的车前。稻草爬到车底看了片刻,说:“不行了,只有找救援了。”
老黑稍做考虑后,对我们说:“你们两部车留在这里,我和黑伴伴、小k去安多。”

老黑的车远去了。
雨已停,唐古拉山下的夜,静得糁人。
时间仿佛已经停滞,世界仿佛缩小到须弥之间,只有稻草和我的车,闪着应急灯,一前一后,在时空里游弋。
我和石头、小石头坐在车里,大家都静静地呆坐着,一语不发。
此时,已经是7月8日凌晨1点多了。
在车里坐了一个多小时,身子越来越冷,我们把带来的毛衣毛裤和棉袄以及一切能够穿上的衣物都加在了身上,寒冷却依然让我们发抖不已。
我在台子里对稻草说:“看来找救援的事不乐观,这里不像在内地,没有那么容易,而且我的车机油已经漏完,不能发动,刹车肯定也没有了,这样拖车都没法拖。”
稻草说:“k哥你先别急,肯定有办法的。”
我说:“这样吧,你带着小石头 去前面看看,这样你的车开起来有暖气大家也好受些,不然冻坏了孩子就更加麻烦了。 ”
稻草说:“再等等吧,我走了单留你们在此我也不放心。”
又过了大约半个小时,我坚持让稻草去前面,并让小石头去了他的车上,稻草的车响起了轰鸣声,慢慢驶远了。
黑夜里,一个人影飘了过来。
到车前一看,原来是坐在稻草车后座上的清咖,放心不下我们,过我们车来陪我们了。
我和石头取出随身携带的两只铁制防盗器,形状像棒球杆,我曾经将之用数码相机拍下贴在新浪汽车论坛,有人跟帖惊呼:“这那里是防盗器,分明是开瓢利器啊。”从此,我们就将其称之为“开瓢利器”。
我们把“开瓢利器”牢牢地握在手中,仿佛这样能为自己增添几分力量。
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我首次有了仿佛被世界所抛弃的感觉,首次有了绝望时的体验。
自小以来,我也曾遭遇过许多挫折:遭遇过失恋时的痛苦,遭遇过失去亲人时的心酸,遭遇过事业遭到挫折时的烦恼,遭遇过仕途不顺时的无奈,也遭遇过被朋友欺骗时的愤怒和悲哀。
还记得一件很小的事情,上高中时我的班主任是语文老师,教课水平十分的一般。因此我常去教师办公室向前任语文老师请教,那是一位其貌不扬却具有极高教学水准的老师。久而久之,自然就得罪了班主任,于是他找了一个借口(是什么我都已经记不起来了),停了我上课的资格。那天下午,我无所事事地在街上晃了几个小时,不知怎么向父母说起。后来干脆心一横,什么也不想,把老爸珍藏的白酒偷出来,喝了大约有半斤多,酩酊大醉后熟睡了一场。第二天像没事人般去了学校。班主任盯了我好大一会,却再也没说什么。
也许当时我本来就没有做错什么吧。
从那以后,我就明白了,这世上并没有什么迈不过去的坎。
可今晚在这远离现代文明的唐古拉山上,这道难迈的坎,我们能迈得过去么?

(十二)
台子里不仅呼不到老黑,而且连稻草那洪亮的嗓音也不再响起。
109国道仿佛成了睡美人庄园里的小径,静得没有一丝动静。
在黑暗里苦熬了两个多小时,人冻得已经有几分的麻木了,我时不时地和石头、清咖搭讪几句,其实是怕他们熬不住睡着了。
在这么恶劣的境况里,人一旦睡着了,后果不堪设想。

大约2点左右,车前远方射来一束微弱的光,我精神一振:“大家注意,有车过来了。”
光束越来越近,缓缓地到了我们的车前,我看清了,原来是一辆半敞棚的212北京越野车。
车上下来几个人,到了我们的跟前。
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喊:“老k,还好吧。”
是黑伴伴,她的个子本来不高,却穿了一件长长的军大衣,下摆几乎拖到了地下,样子颇有几分滑稽。
但此刻谁也顾不上去打趣她,我们仿佛见到了亲人,陡然间眼角已有几分湿润。
黑伴伴给我们作了介绍,原来前面两位是安多气象站的站长和工作人员次仁多吉,还有一位是在当地找的修理工,而212是伴伴租来的。
修理工带来了两桶机油,加进了我的车里,并告诉我之后能走多远走多远,直到机油警告灯亮为止。
我略做思索,觉得也只能采取这一法子了。
也顾不上看机油是什么牌子什么级别了,也不再理会机油刻度尺显示的机油高低了,加完机油,我立即准备发动车。
可是,由于应急灯打的时间太久,车没电了,怎么也打不着。
“大家帮忙推推车吧,没电了。”我叫道。
把挡挂在3挡的位置,踩住离合器,松开手刹,大伙一起用力,车动了,滑行了大约20米时,我猛地松开离合器,车“呼”一声突突地窜了出去。
亏了是手动档。
看来,在这里,手档的优势还是十分明显的。难怪一进西北见到的丰田4500和三菱越野车都是手动档,自动档极其罕见。
从坏车的位置到安多,也就将近30公里路,这段路基本没有再上便道,我把车开得飞快,路上用台子呼到了已经跑到前面等我们的稻草,于是让他给我做头车,通报路况。
半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到了安多。
而此时,机油灯一直未曾亮起。
在一家暖和的小店里,我们见到了全部的人马。大家都是一副疲惫不堪的神情。
经过短暂的商量,大家都觉得在安多休息不现实,这里也找不到象样的住地,于是决定我和坏车留下,等明早再修理,其他人继续向那曲进发。
稻草从车里取出一只新机油底壳,说:“这是我们离京前从刘澎厂里带的,以防路上需要,没想到还真用上了,只是带的垫圈断了,你让修理工小心取下原来的垫圈,还可以继续使用。”
我心里一热:好兄弟,真是雪中送炭。
要知道在西北和西 藏,捷达车极少,要找这么个配件无异于大海捞针。如果没有稻草的未雨绸缪,我此刻就只能重演驻马店等配件的一幕了。
其余的8个人分散在老黑和稻草的车里,气象站也开了一部丰田4500开路。
稻草的车由石头驾驶,老黑的车则由伴伴来掌握,他们俩的体力都已经到了极致。
小k一直从车里探出头来回望,我知道她是放心不下我。
大家远去了,我留意了一下时间:2003年7月8日凌晨3点30。
留下来陪我的次仁多吉对我说:“我们也去休息吧。”
我一打着火,机油灯就亮了,没办法,把次仁多吉拿过来的又一桶机油加了进去。
我的住处是气象站一位工作人员的卧室,床上有两床被子,次仁多吉说:“晚上特别的冷,别脱衣服。”
唐古拉山的夜,真是冷,冷得让人发抖。
我在床上哆嗦了快一个小时,终于坚持不住,爬起来满屋子找被子,还真又被我找出了两床,一齐都摞在身上。
身上盖了四床大被,却丝毫不觉暖和。
怀着满腹的心事,忍着寒冷,在4800多公尺的唐古拉山下。
今夜无法入睡。

第二天早上,一夜难眠的我早早就起来了。
7点多钟的唐古拉山下,天早已大亮了。天下着毛毛细雨,我闲来无聊,就去逗气象站养的一只藏獒。
藏獒是西 藏的一种大型犬种,是藏民护家看院和放牧的好帮手。我们在过青海湖到格尔木的200公里无人区时,曾经路遇一群过公路的羊,羊群被我们的车队冲散了,只见两只高大的藏獒毫无畏惧地直冲着我们的车扑了过来,多亏我们反应及时,才没有撞上。可见藏獒是多么的勇敢和忠诚。
栓在柱子上的藏獒对着我狂吠。我并不害怕,一边做着手势,一边把从车上取出的饼干喂给它吃。
慢慢的,藏獒不再叫唤,而是友好地爬了下来,咀嚼着来自我手中的“飞来之食”。
我轻轻抚摩着藏獒的大头,心里充满了感慨。
在这少有机心的雪域高原,人和自然、人和动物之间,不再那么陌生,也不再那么充满敌意。
次仁多吉起来了,这位来自西 藏小江南——林芝的小伙子,也是一夜没有休息好。此刻还要陪我去修车。
找了一家修理厂,开始换机油底壳。我又去配件店买了两桶黑美孚,70元一桶。从昨天自格尔木出发(换的新机油),两天之内我的车一共用去了7桶机油。
我想如果以此去申请吉尼斯世界记录,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
机油底壳拆下来了,可是垫圈却已经断裂开来,怎么办?
修理工从厂里取出一只新垫圈,我反复比较,和原配完全一样,心里无比的诧异:这里买不到捷达的机油底壳,却竟然有机油底壳的垫圈,真是咄咄怪事。
问修理工,他也说不清楚。
看来只能感谢造物主在冥冥之中护佑我们,让我们度过难关。
次仁多吉拉我去吃早餐,从昨天早上4点出发,我们一路上就靠饼干和饮料支撑,到此刻我才终于吃到热饭。
热腾腾的粥下肚,身子热乎了不少。
车修好了,已是早上10点多钟。和热情朴实的次仁多吉告别了,我只身单车踏上去那曲的山路。

车在险峻的山路上行驶,时常要经过便道,每次通过,我都要停车看看车底的动静。
一次经过一大滩被水淹没的便道,我跟着前面的越野车走在路的左边,他过去了,我走到一半,就听“吱拉”一声,车被搁住了。
我赶忙停车,打开车门,只见车外是一片水茫茫,忙不迭关门。默想了一会,慢慢地倒了回去。
等了片刻,都是大车通过。
一刻钟后,见一辆桑塔纳从水坑对面紧贴着我右边的山壁开了过来,我凑过去问:
“师傅,托底了吗?”
“没有,你注意,尽量贴着山走。”
“明白了,谢谢。”
从路的右边,紧贴着山,车几乎倾斜到45度角,缓缓通过了便道。
回首看,捷达车机油底壳上的塑料半月型护板被刚才搁住车的石头挂了下来,此刻正在水面上悠哉游哉地漂浮。

到那曲已是中午1点,在羌塘信苑宾馆,停下车来,稻草在门前等我。
在我眼里,仿佛有两个大头的稻草在晃动。
“他们都在外面吃饭,等你过去。”
“我现在什么也不吃,就想睡觉。”

终于躺在床上了,虽然仍然处在4500多公尺的高原上,精神恍惚,可我还是一眨眼的工夫就进入了梦乡。
从7月7日早上3点30起床,到7月8日中午1点30入睡,我在原来计划休息好、调整好、绝不过于劳累的4000米高原上,已经整整30几个小时没有成眠。
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

(十三)
7月9日的早上,4500米高原上的那曲。
那曲地区位于西 藏自治区北部,俗称万里羌塘,东依昌都,南与拉 萨、林芝、日喀则相连,西接阿里,北与新疆自治区、青海省毗邻,处于青藏高原心腹地带。
那曲地区下辖那曲、安多、聂荣、比如、嘉黎、巴青、索县、班戈、申扎、尼玛等10个县,1个双湖特别行政区,全地区总人口为30余万人,其中藏 族占总人口的98.98%,
那曲藏语意为“黑河”;整个地区在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环抱之中,西边的达尔果雪山,东边的布吉雪山,形似两头猛狮,守护着这块宝地。这片总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人们常说的羌塘。整个地形呈西高东低倾斜,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中西部地形辽阔平坦,多丘陵盆地,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其间,东部属河谷地带,多高山峡谷,是藏北仅有的农作物产区,并有少量的森林资源和灌木草场。
那曲地区属亚寒带气候区,高寒缺氧,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年平均气温为-0.9℃至-3.3℃,年相对湿度为48-51%,年降水量38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852.6-2881.7小时,全年无绝对无霜期。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间,是干旱的刮风期,这期间气候干燥,温度低下,缺氧风沙大,延续时间又长,5至9月相对温暖,是草原的黄金季节,这期间气候温和,风平日丽,降雨量占全年的80%,绿色植物生长期全年约为一百天左右,全部集中在这个季节,这时的草原一片青绿,万物茂盛,人欢畜旺。
那曲行署所在地那曲镇(也就是我们所处之处)是青藏公路的必经之路,又是西 藏对外开放的旅游区之一,每年8月(藏历6月)举办的赛马节是藏北草原的盛会,届时,旅游观光的游客,四面八方的牧民、各地的商贩等云集此处。旅游者可以领略藏北草原的自然风光、节日气氛和民族风情,还可以参观游览藏北名寺孝登寺。辽阔的羌塘草原和神秘的藏北无人区,会给游客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一望无际的无人区,栖息着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等许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给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色彩。
一大早,我就起来了,下楼,到酒店门前散步。
经过昨天一下午和一整夜的休息调整,我的高原反应正在逐渐减退,精神也渐渐地好起来。
走到酒店大堂前,看见几只大白羊正在门前悠闲吃着草,真有意思,在这星级酒店里,羊群和南来北往的客人和平共处,你散你的步,我吃我的草,互不打扰,其乐融融。
桃花源里恐怕也不过如此吧。
对车做出发前的检查,首先就是爬下来看车底。经过头两天的大难脱险,我此刻已是惊弓之鸟,自然把检查机油当作是重中之重。
车底十分干净,没有丝毫漏油的痕迹。抽出机油尺来,擦干净,再试,机油的量也恰到好处,说明安多虽然是个小地方,但那里的修理工安装的机油底壳完全没有问题。
打着火,助力泵依然尖叫不已:看来真是泵本身有问题。
吃完早饭,出发前往拉 萨。
那曲气象局的杨局长和英俊的藏 族小伙边巴伦珠开一部丰田4500在前面开路。
中午时,我们赶到当雄县城。
进当雄时,一辆桑塔那2000超过我的车时,司机回过头来对我叫着什么,没听清楚说的什么,他已经走远了。
我赶忙用电台呼前面的老黑:“你帮我拦下前面那辆桑2000,看他要告诉我什么?”
一会,台子里传来老黑的声音:“他说你的右前轮漏刹车油。”
顿时吓出一身冷汗来。
漏刹车油?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啊。
一进当雄,大家去餐馆吃饭,我则找到餐馆对面一家有地沟的修理店,让工人仔细检查是否漏刹车油。
车底水淋淋的,和泥混在一起,什么也看不清。
工人细心地检查完后,说:“刹车油不漏,是副驾驶座下的一瓶矿泉水盖没有拧紧,水顺着右前门边上往下漏,让从旁边经过的车看见后以为是在漏刹车油。”
真是什么事都赶一块儿了。

吃完午饭,我们从当雄沿109国道向右转,上了去纳木错的山路。
这条路全是沙石路,十分难走,而且在不断地上山。
很快就到了风景区的大门前。
每人40元的门票,不算便宜。
丰田4500很快就冲到了前面,一会就没了踪影。老黑的Ati也越跑越远。
山路上静悄悄的,只有我和稻草的车,一前一后在缓慢地向前蠕动。
我的捷达GTX一向以提速快动力强而自豪,在海边和平原上跑起来不惧任何车型。
可此刻用一档爬山还觉得十分的吃力。
其实从进高原开始,就一直觉得车的动力不足,特别是一档的动力,平时在家随随便便就能冲上去的高坡,到了这里却爬得十分吃力。
稻草在台子里叫:“k哥,你的车水温如何?”
我低头一看:嚯,水温不觉间已经冲到了100度以上。
“我的水温过百了,不能走了。”
“我的也是,看来要先停下来了。”
我俩前后停下车来,熄火。
同时用电台呼叫前面的两部车。
老黑回答,原来他的水温也过百了。
而越野车上的司机说,前面还得爬更高的山,走上一大段路,翻过5000米的念青唐古拉山口,才能到达纳木错湖。
继续走我们这三台捷达车可吃不消。看来只能放弃今天去纳木错湖的计划了。
又等了半个小时,水温稍有下降,我们发动了车,在山路上掉转车头,下山回到109国道。

沿途的景色十分美丽,拉 萨河一直在路的右边流淌。车不时会经过大片大片的油菜地,金黄的油菜长得十分茂盛,像似了法国画家米勒的作品。
稻草说:金黄的油菜花是他的最爱。

下午6点多钟,车进拉 萨。
在那曲气象局的丰田4500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市区,经过青(川)藏公路纪念碑,西 藏博物馆,沿罗布林卡路,北京路,我们来到了布达 拉宫前的广场上。
布达 拉宫,在晚霞的映衬下,肃穆,威严,透出浓浓的历史沧桑感。
小k却在我的身旁小声嘟噜着:“怎么比想象中的要小啊?”
我们把车在广场上背对布达 拉宫一字排开,老黑取出一面五 星红 旗,我们在车前合影留念,拍了一张又一张。
小k一时兴起,爬上了我的车顶,高举双手,快乐地大笑起来,我赶忙拍照,留下这难忘的瞬间。
周围的人们在盯着我们的车看,他们恐怕也在诧异:三部捷达车,居然开到拉 萨来了。
我暗自得意:我的车,很有可能是第一辆挂珠海牌照进藏的轿车。

从6月30日自珠海的海边出发,经过10天的长途跋涉,其间历尽艰难险阻,特别是驻马店高速上的雨中坏车和5231公尺唐古拉山口的机油泄漏,几次差点让我们裹足不前。
但对西 藏的向往和定能成功的信念,始终支持我们,使我们坚持下来。
今天,我们终于来到了布达 拉宫前。
拉 萨,我们来了。

(十四)
7月10日 ——11日,我们在拉 萨进行休整,这也是进藏后十分重要的一项措施,通过休整,能够尽快缓解甚至消除高原反应,同时也使我们连续十天来始终高度绷紧的神经得到了松弛。
10日的上午,我们睡了个久违了的懒觉。
下午,去格鲁派六大名寺之一的色拉寺参观。
从色拉寺出来,其他人去参观达 赖的夏宫——罗布林卡,我和石头则直接去了洛桑活 佛的家庙。
也就是引子里所描绘的那一幕。

洛桑活 佛,1950年生于西 藏日喀则,一岁半时被认定为山南地区洛扎县边巴梯棋寺珠钦·郎卡降赞活 佛的转 世灵童。自幼修习佛 法,并得到那若六法授权,密主(手持金刚)传法的全部授权。
洛桑活 佛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能讲流利的普通话,思想开明,思路开阔,知识面极为广泛,这在藏传佛 教界里是不太多见的。
洛桑活 佛所在的洛扎县边巴梯棋寺坐落在群山迭起的洛扎县边巴乡的幽谷山村里(我们后来去的直贡梯寺、甘丹寺等名寺也都是远离城市地处幽谷或是山巅),藏传佛 教称该寺为第二个“江洛坚”(手持金刚之宫殿)。
关于梯棋寺的修建,藏传佛 教是这么记载的:
梯棋寺建于公元841年(唐武宗元年),由珠钦·郎卡降赞的转 世达哇降赞所修建。
珠钦·郎卡降赞是由天神而降的旭普氏族的后裔,藏传佛 教称之为一切密法之主宰者,是手持金刚的肉身显现。他在吐蕃赞布赤松德赞时期曾修建过桑耶寺的乌孜三佑护殿及桑耶寺东方的白塔。
一日,天母预言珠钦·郎卡降赞道:“你到洛扎边巴地区修建一座庙宇吧。”于是珠钦·郎卡降赞来到洛扎边巴地区,对美亚和嘎哇二人说了此事。美亚和嘎哇二人表白:“大师您具有无比的加持力,您决心修建庙宇,我们定当遵从。”并随即贡献了土地。
珠钦·郎卡降赞在土地上画好规划线,准备动土施工。不料一夜间所有的规划线却被妖魔鬼怪全部擦掉。为了镇住鬼怪,珠钦·郎卡降赞在建筑基地的中央和东西南北各修了一座塔,以示降魔,从此建寺大业得以顺利进行。
藏文里,“梯”是线的意思,“棋”是擦掉的意思,“梯”和“棋”连起来就形成了梯棋寺的寺名。
但是在文 革时期,梯棋寺和藏地其他名寺一样,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目前洛桑活 佛正在积极筹措资金对梯棋寺进行修复和重建。

和洛桑活 佛的交谈,是我和藏传佛 教界的首次直接接触。
我们的交谈进行得十分的顺利。
临结束时,我笑对活 佛说:“您说的佛 法我听懂了20%。”
活 佛莞尔一笑:“我认为你至少懂了80%。”
我们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晚饭后,我们一行9人又一起来到洛桑活 佛的家庙,活 佛亲自带我们到家庙的楼上,参观家庙里所供奉的神灵,并亲手为每个人编织了一条平安结。
也就是在这天的晚上,青藏石头由洛桑活 佛举行了灌顶仪式,正式成为藏传佛 教密宗的俗家弟子。

7月11日,一大早我们就去大昭寺参观,大昭 寺的香火十分的旺盛,朝拜者络绎不绝。
藏 民的磕长头仪式让人印象极深,他们是真正的五体投地,是全身心的投入。有的信徒拜寺转寺数月,磕头达十万个之多。
信仰之虔诚居然可以如斯,这是多么巨大的精神力量啊。

我一向怕过于熙熙攘攘的拥挤,看完各个殿后,早早地退了出来。
著名的八廓街(也叫八角街)正在修缮,那里的小商小贩全都移到了大昭寺的门口。
我和小k信步走去,在小摊前穿行。
这里的东西真个是五花八门,藏刀、转经筒、银首饰、牦牛骨饰、哈达、藏帽等应有尽有,甚至文 革时期留下的领袖瓷塑像也是到处都有出售。
最离奇的是居然还有卖藏羚羊角的,胆儿可真不小,也不知是真是假。
买东西的人也是来自四面八方,既有藏民,也有各地来的小老板,以四川、湖北居多,我的藏帽就是在一位来自湖北孝感的小姑娘的摊子上买的。
买藏帽一定要买藏八宝的牌子,这才是正宗由西 藏生产的产品(其余多为内地生产运过来的)。藏八宝的藏帽如是毛织的要30元一顶,毡做的要便宜些,20元左右就能买下来。
藏刀也是藏地的重要出品,我们因为开车过来,所以敢买,要是坐飞机,那还是不要带为好。据说拉 萨机场每天都要没收不少藏刀。
这里的藏刀主要是工艺刀,我看上了一款,有纸盒包装,刀做的倒也精致,一问价,居然过百。我买得多,也不急,慢慢还价,最后砍到22元一把。
买转经筒的人最多,转经筒大小都有,制作材料各异。我看中一种金属的和另一款牛皮的,最后成交价都是40元一只。
买的东西多了,慢慢摸索出了规律:这里开价极其没谱,要价十分高。
一件东西开价200元,你要是自作聪明拦腰砍上一刀,那可就上当了。
其实也许30元左右就能解决了。
所以在这里买东西可要有耐心,一定要货比三家。小k曾用30元买了一条银项链,后来在另一家又以20元买了同样的一条。再后来,在又一家摊子买别的东西时,我们又看到那种项链,一砍价,18元买了下来。
逛拉 萨的藏市场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
而且贵与便宜也是相对的,如果到了内地,我相信这些物品的价格会贵上几倍还不止。试想想,在内地怎么可能以20元的价格买到一把制作精美的藏刀呢?
大昭寺门前右边的雪域餐厅颇有几分名气,小k熟读《藏地牛皮书》,早就想进去FB一回。
里面的环境不错,幽静、雅致。因是下午,环视周围,再没有别的客人。
我点了一份卡布基诺咖啡——那是我的最爱,小k点了酸奶,薯条、藏辣椒和青稞酒,在无人的雪域餐厅里,我们自在而闲适,高原反应也不再来搅扰我们。
音响里传来《情深深雨朦朦》的歌声。
结帐时,用了37元,和广州比还算便宜。

(十五)
7月12日,我们去格举派的重要寺 庙——直贡梯寺和格鲁派六大寺 庙之一的甘丹寺。
我们坐的车是租的拉 萨大地旅行社的道奇公羊,一部90年代中叶进口到中国的美制大面包车,可坐13人。
开车的藏 族边巴拉(大叔)叫格桑,一位有30年驾驶经验的老司机。
直贡梯寺位于墨竹工卡县境内的雪绒河边,从拉 萨驱车来此大约4个多小时。
直贡梯寺有着全藏最有名的天葬台。  
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个天葬台一个是印度的斯哇采天 葬台,另一个就是直贡寺天 葬台。直贡梯寺背侧的山上就是直贡坛城。传说,经过直贡寺活 佛灌顶的人,死后灵魂可以出窍,进入三善趣境界,而不会下地狱。因而,许多人不远千里送死者来此天葬。  
直贡梯寺是直贡格举派的中心寺 院,公元1179年由直贡巴·仁钦白所建,立于悬崖峻岭之间,非常壮观。直贡梯寺附近是一座连着一座的很多间直贡噶举派寺 院。据说历史上曾经有30处之多,现存的至少还有六七处。山涧深处有德忠寺,为著名的尼 姑修行地。德忠温泉水量充足,热度适中,能医多种疾病,历史上享有盛誉,来此旅行观瞻洗浴的人也络绎不绝。雪绒河中下游,还有亚尔岗寺、宗则寺、扎雪寺、嘎泽寺等等。  
格举派本来是个很大的教派,但是由于在萨迦王朝时期一直和萨迦寺不和,双方最后不惜兵戎相见,战争持续了很长时间。据说除了派僧兵相互攻杀外,双方的高僧也在各自的寺 院里频频作法,依靠法术慑杀对方的人员,后来发展为双方的密宗高僧之间的远距离较量,各种诡异的招法层出不穷,各遣神鬼从天上到地上打得乱成一团。在两边各折损了一名主要高僧之后,1290年萨迦寺终于举寺奔袭直贡梯寺,双方一决雌雄。这时候双方的高僧都再也派不上用场了,改为僧侣之间的肉搏战。最终萨迦寺把直贡梯寺杀了个鸡犬不留。在双方的战事中直贡梯寺的建筑几乎焚毁殆尽,后来才又慢慢恢复。
目前寺 庙内有僧人300余人。
我们的车在极为陡峭的山路上行驶,路几乎只有一车宽,而且颠簸不平,车的右边是冷冰冰的山壁,左边则是几乎垂直的深渊,车一旦遇险,连滚动的可能都没有,只能直接地往山下坠落。
我的心揪得紧紧的,两手间不知不觉出了一手的冷汗,我自己倒还不是怕死之人,可此行带着小k,责任大啊。
走到半山腰处,对面居然开过来一辆东风大卡车和一部手扶拖拉机。我们刚刚经过一个左边有一条岔路的地方,开过来大约有20多米。
格桑沉吟片刻,慢慢往后倒去。
此刻的我们,已经只能听天由命了。
要说这格桑师傅水平确实高超,在一车宽的山路上,车笔直朝后倒去。一点偏斜都没有(幸亏没有,一旦有那可是要命的事啊)。
我们让到了岔路上,东风和拖拉机过去了。车继续上山,一会工夫,直贡梯寺到了。
参观、拜佛,了解寺 庙的历史,在酥油花灯的浓浓香气里,我来到寺前的院落里。
院子里七零八落地躺了一地的狗,全在呼呼大睡,根本不管有这么多的客人到访。我事后把拍的这张照片命名为“直贡梯寺的悠闲狗生”,仿佛这里的狗也已经悟到了狗生的真谛。
寺里的小喇嘛极为友善和纯真,一直在为我们作介绍,引路,陪同我们参观。临走时我们给他10元钱,他却说什么也不肯接受。
下山的路依然惊险无比,让人揪心一路。

离开直贡梯寺,一路跋涉,然后从公路上转上了去甘丹寺的山路。
甘丹寺也位于高山之巅,上山的盘山公路虽然看上去陡峭吓人,但实际上比上直贡梯寺的路安全多了。
甘丹寺是格鲁派六大寺 院之首,而且是建寺最早的一座。它与位于拉 萨的哲蚌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
甘丹寺全盛时期曾有近4000僧侣,在文化 大革命期间被拆毁殆尽,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后来重建的,而且文物也已经流失得差不多了,但由于其在藏传佛 教中极为特殊的历史和宗教地位,这里也是藏地行所绝对不容错过的一座寺 庙。
甘丹寺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离拉 萨大约40公里,在达孜县境内,拉 萨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旺古尔山和贡巴山的山坳至山顶处。
格鲁派创始人宗喀 巴15世纪在藏地推行宗教改革,甘丹寺是由他亲自建立的第一座寺 院。
甘丹寺,全称直择为喜足尊胜洲,简称甘丹寺。也有学者称其为“具善寺”或“极乐寺”。清世宗曾御赐寺名“永泰寺”。由此地发展起来的喇嘛教派起初就叫做甘丹派,后来由于读音的变化,变而成格鲁派,格鲁,藏语里是善规之意。
甘丹寺的最高主持人称为甘丹赤巴,意为甘丹寺法台。因为甘丹寺是格鲁派的祖寺,所以甘丹赤巴实际上也是整个格鲁派的主持,在藏传佛 教里的地位仅次于达 赖和班  禅。
寺 院主要建筑为措钦大殿,阳巴坚神殿位于措钦大殿西侧,殿内后墙有巨石一块,相传是由印度阳巴坚地方飞来,因此殿名为阳巴坚。这里是甘丹寺的主要护法神殿。同阳巴坚紧紧相连的是赤东康,是宗喀 巴及历代甘丹寺法台的灵塔殿。1419年10月25日,宗喀 巴在这里圆寂。1420年他的弟子玛仁钦修建了这座灵塔殿,并用900多两白银在殿内修建银塔一座,安置宗喀 巴的肉身。后来十三世达 赖将银塔包了纯金。以后,每任甘丹寺法台去世后都要在这个殿内修建银塔,到二十世纪中叶,这里陆续修建了95座银塔。
甘丹寺全寺分夏孜、绛孜两个扎仓(经学院)。夏孜扎仓是宗喀 巴弟子德布仁布切主持修建的,经堂用88根大柱建成,面积近1000平方米;绛孜扎仓是由索朗白桑主持修建的,经堂用84根大柱建成,面积930平方米。两个扎仓分别可容1500个喇嘛同时念经。
据说宗喀 巴3岁学文,7岁出家,取法名洛桑扎巴,系青海宗喀地方(西宁塔尔寺附近)人,成名之后,被尊称为宗喀 巴。他16岁(1372年)启程到西 藏深究佛 法,先后在许多寺 院从名师学习显密教法;25岁获得格西学位;29岁开始讲经授徒;40岁以后著书立说,逐渐形成了他的思想体系。
甘丹寺的壁画和雕塑都很精美,保存的文物也不少,包括有许多制作精美的丝织“唐卡”,其中很多是明代早期的江苏刺绣,都是由宗喀 巴的弟子从内地带回西 藏献给甘丹寺的。
走进甘丹寺,仿佛走进了一座古朴的小镇,石板铺就的小径,曲径通幽,令人顿生无限感慨。
我们一行人进寺后,很快就分散开来。
我和小k一间一间殿慢慢地参观。
一位青年喇嘛挑水过来,我要给他照相,他摇摇头。
我还是不甘心,又向他挥挥相机,这回他没有拒绝。我喜出望外,忙用相机留下这珍贵的一刻。
照完相,青年喇嘛向我和小k招手,然后进了一间殿。
我们不知其意,跟着进去。
青年喇嘛从腰间取出一串钥匙,选了一把,然后打开了一扇门。
我们进去一看,喜出望外:原来,这里就是宗喀 巴大师的灵塔。

参拜完那些寓意深刻的殿堂,我和小k在寺里的山石上坐了下来。
一阵阵山风吹了过来,使我们在夏日的炎热里获得了几许凉爽。
眼前是空无一人的寺街,耳里不时听到一声声的诵经声。偶尔,有小喇嘛背着水桶经过,步履轻松的是下山背水的喇嘛,脚步沉重的则是他们背水上山了。
一位背水的青年喇嘛和一位背着孩子的少妇并排着边说话边往山上走,从我们的面前经过,本来是格格不入的世俗与修行,此时却让我觉得十分的相称。
世俗与方外往往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遥远。
我心里想:要是能在这里住上一些日子就好了。

migration file (1000 Bytes, 下载次数: 0)

migration

migration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沙发
发表于 2004-3-4 23:01:28 | 只看该作者

RE:从太平洋到青藏高原(11-15)

【(eldan-chen)回复(老k1510)的大作】


<IMG SRC="/images/face/177.gif"><IMG SRC="/images/face/177.gif">
板凳
发表于 2004-3-5 12:20:23 | 只看该作者

RE:从太平洋到青藏高原(11-15)

【(山之巅)回复


<IMG SRC="/images/face/180.gif"><IMG SRC="/images/face/180.gif"><IMG SRC="/images/face/180.gif">
地板
发表于 2004-3-5 14:46:19 | 只看该作者

RE:从太平洋到青藏高原(11-15)

【(灰兔)回复(老k1510)的大作】


<IMG SRC="/images/face/177.gif"><IMG SRC="/images/face/177.gif"><IMG SRC="/images/face/177.gif">
可惜PP少了点,期待ing
地下室
发表于 2004-3-5 23:38:42 | 只看该作者

RE:从太平洋到青藏高原(11-15)

【(小晖939)回复(老k1510)的大作】


<IMG SRC="/images/face/177.gif"><IMG SRC="/images/face/177.gif"><IMG SRC="/images/face/164.gif"><IMG SRC="/images/face/164.gif">
6
发表于 2004-3-6 17:40:16 | 只看该作者

RE:从太平洋到青藏高原(11-15)

【(阿妹)回复(老k1510)的大作】


<IMG SRC="/images/face/164.gif"><IMG SRC="/images/face/164.gif"><IMG SRC="/images/face/164.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车迷网 ( 粤ICP备10225138号 )

GMT+8, 2024-11-30 20:33 , Processed in 0.043196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2001-2007 车迷网 所有内容 版权所有
网页风格制作: 虫虫 技术支持:智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