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迷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剑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买车核心三大硬件要素—底盘、发动机、波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3 10: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忠导啊,这么垃圾的文章都可以设精,实在是有损车迷网清誉啊,不要讲做兄弟都无面比。

图片是Honda在国内的发动机厂,厂里面有部分设备是我提供的。

说老实话,这个刚建好几年的工厂,比不上意大利30年前的设计。

至少,意大利的发动机不会用废铁去回炉再做,一般发动机的金属配方都是高度秘密的。

下次带上你的HD进去拍些回来给楼主扫盲吧,图片中这两个傻鬼佬是GM赞助的一支V8车队的。

车不是口水和网络文字堆出来的,是铁啊。

DSC_4668.jpg (116.55 KB, 下载次数: 15)

DSC_4668.jpg

DSC_4679.jpg (88.77 KB, 下载次数: 16)

DSC_4679.jpg
沙发
发表于 2009-2-13 11: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剑心 于 2009-2-13 11:08 发表


不好意思,广本全系列的发动机都是全铝,图片看到的是刹车碟,此材料根本不能用来做发动机,不信的话不妨拿块磁铁来吸一下广本全系列的发动机,再吸一下这些刹车碟~

如果希望继续在这行混,最好去看多几间工厂再发表意见,一般的机加工的铸造件都是一起的,难到你在两张图中只看到刹车碟?还是先搞清楚发动机的基本零件组成吧。发多三张图给你看。

DSC_4670.jpg (102.42 KB, 下载次数: 12)

DSC_4670.jpg

DSC_4666.jpg (83.28 KB, 下载次数: 12)

DSC_4666.jpg

DSC_4665.jpg (72.3 KB, 下载次数: 13)

DSC_4665.jpg
板凳
发表于 2009-2-13 13: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lvin 于 2009-2-13 12:35 发表


纯粹从外行人的角度提几点怀疑,希望Joe dx可以提点一二:
1. 请问途中的仓库和材料确实是制造发动机总成所用的吗(我指总成,不是发动机某个零件或者外围配件)?如果单从照片上看,仓库以及材料的规模好像远不 ...

图片还有很多G,慢慢发吧。车网的最大优点就是每次发图片都要缩小,对我等懒人实在很折磨。

1.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组织去现场看,车厂很大,安装设备时工作了几个月,很多地方都没走完。
2.这帖子讲的买车核心,很明显内容很表面,没有认识到核心关键。个人认为买车只是个购买心理问题。讲技术,楼主还没到家,或者很多妇孺会响应。
3.关于欧洲厂的设计,最好看NG拍的mega factory系列,里面有很详细。
4.放Honda的图片是想说明所谓“技术”“核心”并非这么单纯。每种产品只有找到合适的客户就可以了。

继续幼儿园级看图说话。

DSC_4698.jpg (70.66 KB, 下载次数: 15)

DSC_4698.jpg

DSC_4682.jpg (84.08 KB, 下载次数: 16)

DSC_4682.jpg

DSC_4686.jpg (77.23 KB, 下载次数: 10)

DSC_4686.jpg
地板
发表于 2009-2-13 13: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lvin 于 2009-2-13 12:35 发表


纯粹从外行人的角度提几点怀疑,希望Joe dx可以提点一二:
1. 请问途中的仓库和材料确实是制造发动机总成所用的吗(我指总成,不是发动机某个零件或者外围配件)?如果单从照片上看,仓库以及材料的规模好像远不 ...

其实我的意思和你很多地方相同。山寨,日本,欧洲,都不过是个媒体名词。

单讲发动机,以前的波子都是气冷的,气冷散热会比水冷好?但谁敢讲波子不是好车?至少个人认为比法拉利好开多了。

或者因为是欧洲发动机系统培训出来,会对日本仔很多东西看不惯,但这不是批评楼主文章垃圾的主因。

还有就是底盘和发动机问题,傻的都知道很多车一个底盘无数种发动机的。设计发动机最难解决的,是如何减少vibration,因为油的爆燃是无方向的,很多能量会损失在vibration中,你试试部车脚胶坏了,部车震到傻。但无数的车in line 4和V6装同一个chassis,难道设计时可以考虑所有不同发动机,波箱对vibration的适应,并且可以获得最大的向前动能?还有,柴油和汽油用同一个chassis的,是不是第n代底盘就是比第n-1代先进?代与代的区别是什么?纯表面的分析,只能是误导。

如果普通人要根据engine, gear box, chassis的组合作为核心元素来选车,只有一种牌子车选, F1.

[ 本帖最后由 joseph 于 2009-2-13 13:55 编辑 ]
地下室
发表于 2009-2-13 14: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lvin 于 2009-2-13 13:43 发表

对第二点比较感兴趣,何谓“到家”?难道要对汽车设计、生产所有环节都精通甚至考个什么证之类的才能在这里发表所谓的技术贴?那么我想不光车迷网所有人都没有资格发帖,甚至全世界都没有人有这个资格了,呵呵~~。 ...


National Geographic Megafactories Ferrari
National Geographic Megafactories BMW
Google,上网可以下载来看,今年多了新系列,很多美国的厂,这个是上一年的。
每个人都有发贴资格。我还鼓励过某人发张选车贴,选车的原因是因为新的Fit上画了hello kitty很好看。

[ 本帖最后由 joseph 于 2009-2-13 14:19 编辑 ]
6
发表于 2009-2-13 14: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x, y, z,代很多都是marketing的问题,按照划分,2代的捷达有5v发动机,你4代还是有用2v发动机,是不是这样可以证明第4代落后过第2代。依然单纯看表面,看文字?
7
发表于 2009-2-13 14: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单独划分power train的三部分,如果有正规automotive和locomotive培训,都知道这三者是必须一体配合的。把engine, gear box, chassis隔离,就没有讨论意义了。后驱类型还要加入real axel和drive shaft.这是动力总成。你不是认为chassis只是个托盘吧。
8
发表于 2009-2-13 15: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剑心 于 2009-2-13 14:53 发表

如果人家问你某款发动机怎样,你是否把曾经和它他搭配过的所有底盘、所有波箱都解释一遍?原因就是不能单独划分三部分,必须一体配合来,所有搭配过的总成都解释一次?

所以你如果看top gear,会发现测试的一般是最高的型号。这个就是车厂的power train的设计,下面其它型号是marketing需要。例如所谓2代捷达,有golf GTI是2.8L的。你不是教人买车的吗?
9
发表于 2009-2-13 15: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ovecdh 于 2009-2-13 15:21 发表
JOSEPH兄:难道你是茅岗东本的人?有这么多HONDA厂房的图片?

终于不用贴傻鬼佬拿着Honda的logo玉照了。
10
发表于 2009-2-14 07: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剑心 于 2009-2-13 13:44 发表


我对钢铁铸造方面可说是一无所知,希望有专业人士回答,看这些图片我无法分辨好坏,不知道车网里面有没有铸造业方面的同学解释一下,好过我们外行的在说三道四~


很多东西不需要行内人或者铸造专业都可以明白,离开冷气房,好好去现场实地观察吧。

n+n年前,去安徽PK过日本一只名牌发动机。从欧洲运到天津再运去安徽,要将近两个月,而同一时间从日本运去安徽,2个星期都不到。日本的东西一向包装很好,木箱包装,箱里面还有塑料薄膜。而欧洲机只是外面包了一层简单透明塑料膜。日本仔机还喷了很漂亮的浅绿漆,而同时欧洲机只有一层暗红防锈漆。同时在现场拆机,装车实验,在场的负责拆箱民工都知道差距了。可以很清晰看到日本仔的发动机在螺丝位有长长的眼泪浅黄锈迹,脚位部分更是一滩。广州丰田的最早一批车,就在展示时发现过同样问题,发动机部分螺丝位一样有明显的新鲜锈迹。

几年前曾经同时买2部车,一部VQ2.0的V6 nissan cerfiro,一部in line 4两门polo。 polo的发动机比哪部著名VQ系列不知好多少,车的油耗,两部却几乎一样,不过比较关门声音,就明显感觉到两者完全不是同一档次。单纯从日常车使用来说,却是nissan好用过polo太多太多,nissan实在是部完美的保姆车,前提是,驾驶乐趣完全牺牲。 部V6在街尾启动,部in line 4早就从街头连尾都见不到了。

买车分析不能从表面数字去做对比,特别是动力总成。 什么这代那代,更不要去盲目得出什么in line 4一定差过V6,铝一定好过铁这类肤浅的言论,传媒中绝大部分的资料是车厂叫广告公司帮忙做的。 网络中很多无知的欢呼和喝彩,只是自己固步自封的开始。 无知者无畏,在车网是万古不变的真理。 脱下自己的白手套,这句是毕业时师傅教的,去现场,看生产,钻车底,dirty your hand。 用眼睛,用手去了解吧。 车,没有高手,只有多手和就手。

PS。 前面关于Honda的铸造问题前几年在车网发过贴讨论的。

[ 本帖最后由 joseph 于 2009-2-14 08:20 编辑 ]
11
发表于 2009-2-14 10: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Kelvin:

If the wording here I used cause any uneasiness, I am sincerity apology. However, that can not deny the fact that the article is worthless to read and misleading. My dissatisfaction is toward the admin, not to the guy here, it is so obvious that he can not identify the simple moving parts from basic power train. There are plenty of car enthusiasts, but they are not professionals, it's pretty common come across rivalries within different segments of the scene, from domestics JV or so called China made and imports, competing automakers, to European cars and Japanese cars.  However, My reply is not to compare cars according to their original of races, it is about live accumulated knowledge of experience in reality. Any guy whom knows nothing of engine structure can draft fantastic propaganda article and claim whatever they want to claim. However, the admin should have own professionalism to identify what is misleading suggestion and what is advisable ideas. Otherwise, it is going to end up the blind leading the blind.
12
发表于 2009-2-14 15: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To: QQ

Polo MK3: 1.6L I4 92 kW (123 hp) 16V
Nissan Cefiro: VQ20DE V6 110 kW (148 hp) 24V

发动机动力差距不大,车型相差太大。在起步阶段,完全不是一个同一个数量级对手。基本上两车风马牛不相及,比较毫无意义。
13
发表于 2009-2-15 15: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外行兼业余讲几句所谓底盘,平台的废话:

捷达类,因为国内巨大的拥有量,几代底盘的区别实际是后悬挂,从半独立到独立(所谓多点连杆)。如果真要按代分,实际得两代。中国最后只引进真正换代的PQ35是对的,很业余说句,宝来根本不算换代。如果说国情,半独立说不定好过独立,宝来公认操控好,并不一定要搞独立悬挂,多点连杆很难调教,空间,成本都是问题。前悬挂就没什么好搞了,目前绝大部分车都是前麦花臣,连原来很多人喜欢的civil都改埋,非常可惜,当年的旧civic无数人因为喜欢其操控,改来玩,不过全世界的街车基本都同质化了。至于连论斤卖铁的力帆都懂的什么后轮随动,拆开来看,实际结构是4旧胶,被动回零弹翻去,便宜,简单,有用,不过,求其搞支顶吧过弯效果不会比这个差,更不要去比较主动回转类技术。当然,如果真正比较全时四驱类,以上全部废话。至于日常翻工,凑仔车,以上言论绝对多余。
14
发表于 2009-2-16 06: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更正英文 inline, 一般开头用I6,不是L6

从书到抄的,绝对不完全翻译,希望可以减少争论。

inline 6 cylinder engines, flat 6 cylinder engines(水平对置) and V-6 engines.

3种6缸机

If you built all three of these six cylinder engines to the exact same specifications -- same displacement, same valves, same intake and exhaust systems, etc. -- they would likely perform nearly identically. Displacement is displacement.

如果前提条件相同,3种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争论无必要。

However, there would be a number of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ngines in use. Here are several of them to give you a taste:

实际使用,3种有区别。

An inline engine is long and narrow. In small cars in particular, a long, narrow engine mounted transversely can allow a very short hood. In an air-cooled engine, the inline configuration is sometimes harder to cool.

直列,长而窄。

A flat engine is wide and flat. This gives it a low center of gravity.

水平对置,重心低

A V engine is a compromise between the two. It tends to be more cubical in shape.

V型,刚好两种之间,但V型比较大件。

The inline shape needs only half as many camshafts as a V configuration (if using overhead cams), which can lighten things slightly.

直列稍微轻,比V型少一半凸轮轴。

There can be differences in the amount of metal required in the block, meaning that one type might be lighter than the other.

金属的用量有些差别,重量当然就有不同。

There can also be cost differences during manufacture.

厂家的设计最大考虑是成本。

Designers choose among a number of variables when deciding which configuration to use in a car. Variables include cost, space available under the hood, position requirements, existing manufacturing facilities, power to weight ratio, etc.

成本,发动机舱大小,位置,原有生产设施。动力,重量比

People sometimes get religious about engine configuration.

盲目崇拜很无聊。
15
发表于 2009-2-16 06: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剑心 于 2009-2-15 19:15 发表


你开头说日本用料差、做工差,PK之下就是一个山寨产品,但后面又说你的两台车,风度的质量却比POLO好太多太多,综合下来,是否想说明日本车质量很好,但操控很差,欧洲车精湛工艺、操控很好,却经常要修?如果你 ...


等你学会connecting rod以后再继续讨论。
16
发表于 2009-2-16 08: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爱笑 于 2009-2-13 22:40 发表
请教LZ,对于自然吸气发动机,我们是否应该把“升功率”看成衡量发动机的最重要指标?
美国佬的OHV代表作_HEMI 5.7,升功率不高,为何常年名列“世界十佳发动机”的行列?如何看待BMEP?


hemi是英文hemispherical (i.e., bowl-shaped) combustion chamber的意思,是自然吸气方式的杰作,两支大牛角让更多的空气进来,非常聪明的设计,同一排量发动机,吸气方式有很多种,不搞清楚没有比较意义。不说废话,看看这张50年代的旧机头,很容易明白,下面的图是吸气方式的比较。

Hemi_in_300C.jpg (78.37 KB, 下载次数: 12)

Hemi_in_300C.jpg

1.JPG (8.52 KB, 下载次数: 10)

1.JPG

2.JPG (9.89 KB, 下载次数: 2)

2.JPG
17
发表于 2009-4-14 21: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nwea 于 2009-4-8 20:45 发表


想问下高个人问题,你认为TT 是2.0T版本定3.2噶版本属于车厂的power train的设计??

看来碰到个高手提问题,新TT的chassis非常特别,以前很多人讲TT是Golf改壳,但新TT的chassis是69%铝,其它铁,2.0T版比旧的1.8还轻,就是因为这个半铝半铁版本。 TT起了个名叫space frame construction ,新的3.2版本比旧的轻了90公斤,这个在车的设计比较少见到的。当然,power train设计是根据3.2做的。
18
发表于 2011-6-27 2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贴神 于 2009-2-11 06:02 发表
我的发动机是铸铁的,也没有所谓CVVT或者DVVT,油耗却比那些机头好,动力极佳。

welcome bac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车迷网 ( 粤ICP备10225138号 )

GMT+8, 2024-6-3 23:15 , Processed in 4.597014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2001-2007 车迷网 所有内容 版权所有
网页风格制作: 虫虫 技术支持:智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