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迷网

标题: 东欧背包游-金色音乐厅我们来啦 [打印本页]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1 15:19
标题: 东欧背包游-金色音乐厅我们来啦
关于这次欧洲行,觉得还是要写点什么留个纪念。
香港机场的汉沙公司的飞机
既然是自助旅游,肯定要事先做功课,同行的驴友们经验丰富,早就定好机票,火车票,旅馆,计划好每日的路线,精确到应该搭乘那路地铁,到哪个站下,洋洋洒洒图文并茂20多页.背上大背囊,启程了!



    汉沙公司的电脑全面瘫痪,害我们延迟了2小时才起飞,不过看我们等飞机的时候碰到谁?冯宝宝啊~~她戴顶这么淑女的帽子,给我一眼发现了。
     请无视冯宝宝旁边那个路人大头.


    汉沙的飞机餐真的不是一般的难吃,本来一天都没吃,就等上飞机这顿了,结果不知道是不是过了中午时间,提供的只是下午茶,分量很少的一点土豆泥和牛肉,根本不够我填牙缝,我环顾周围牛高马大的一群鬼佬,心理就一直嘀咕,这点猫食,你们能吃饱吗?可是鬼佬们个个都很淡定的吃完,没半点意见。我也只好叠埋心水,等晚饭吧。昏昏欲睡中,空姐大妈又来发东西了,马上打醒精神,只见空姐大妈从她的手推车中神秘的摸了一会,一个圆形小物体华丽的出现在我眼前,我定睛一看,好家伙,是个杯面啊,合味道牛肉味的,还是mini杯装,难道这就是我的晚饭吗?我热泪盈眶的接过这个杯面,后来证明,其实杯面也很好吃的,而且相当奢侈,因为我在东欧超市翻了个遍也找不到一个杯面。

    到了布拉格,已经是半夜了,小旅馆过了半夜11点就没人给你开门,差点流浪街头了。
   有感觉了吗?模糊的旅馆走道,让你想起什么?没错,著名恐怖片《闪灵》里那个神秘恐怖的酒店,两个孪生姐妹被害的地点……….



[ 本帖最后由 圆脸猫 于 2009-11-10 16:59 编辑 ]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1 15:32
一、捷克附近的小镇
捷克附近的小镇我们去了三个,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色,但都给我们相同的感觉,就是宁静,悠闲,走在小镇的街道上,内心总有一种寻求了很久的平静,时光在这里仿佛都停留在了中世纪,一片片红瓦白墙,初秋微红的叶子,象到了童话世界,真的很有冲动,等我老了,一定带着自己最爱的人,来这些小镇住。
1、        捷克小镇Kutna Hora
先去了捷克附近的小镇,布拉格以东约70公里的小镇Kutna Hora。




小站的小路很有感觉,地上都是掉下来的栗子,很饱满的,咬了一口,又苦又涩,只能打消了拣回去做栗子焖鸡的念头。





作者: 小武-GTX    时间: 2009-10-21 15:36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1 15:38
捷克人骨教堂(Kostelík Vech savtych a kostnicí ),从中央火车站(Praha hl.n.)(红线地铁到HL.nadrazi)坐7:56分的F675火车到Kutna Hora,火车两个小时一班。出火车站往右,一直走到布到高架的地方左转,沿着路一直走,一直走到一个红顶大教堂,对面路进去就是人骨教堂,教堂很小,门票50 Kc一个人,有中文说明。
建于14世纪,其外表是看似十分普通的哥特式建筑造型,但内部的装饰却都是用人骨做成的,因此这里与其说是教堂,倒不如说是“人骨博物馆”。
  一名曾到耶路撒冷朝圣的修道院院长把带回来的泥土撒在地上,自此,名门望族都以身后能葬于此地为荣。14世纪的一场黑死病和15世纪的战争,令这块3500平方米的空地上,竟出现了3万多个坟墓!16世纪时有教士开始把骸骨搬进教堂,并堆成金字塔状,由于骸骨实在太多,后来有人索性把骨头充当装饰素材,造就了人骨教堂的诞生。教堂里的天花板、墙壁上尽是人骨串成的装饰品。据统计,这些饰品大约用掉一万具尸骨。神学家表示,天主教视死亡为神圣的事,死后将尸身献给上帝,象征无上的赞美,所以“人骨装饰品”不值得大惊小怪。人骨教堂很小,两三分钟已可走完。但那别出心裁的人骨艺术,却不由得让人驻足细赏。只见4万副经过消毒和筛选的骨头,大小相同,被细致地用来砌成烛台、祭坛、圣杯、门楣、拱门、吊饰甚至十字架。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教堂正中央那盏由人体各部分的骨骼造成的“人骨吊灯”——以腿骨组成主架,下颚骨串成挂帘,主架又分成8个腿骨灯架,撑着一块块排成圆形的盆骨,上面又各自端着一颗充当烛台的头颅,外形独特,又仿佛附着死者的灵魂,邪恶诡异中带着点慑人心髓的华丽。








[ 本帖最后由 圆脸猫 于 2009-10-21 15:51 编辑 ]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1 15:44


进这个小教堂,我并没有感到恐怖,教堂外有一群人在奠基着死者,他们的神态祥和,也许有宗教信仰的人们都这样,生老病死在他们看来都是一种轮回。


2、捷克小镇-克鲁姆洛夫Cesky Krumlov

Prague去CK汽车时刻表,网上订票http://www.studentagency.cz/index.en.html
车站在KNIZECI, 在布拉格地铁B和C交汇处的夫罗伦斯(Florenc)站处
克鲁姆洛夫,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几座城市之一。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选的“人类遗迹城”。13世纪捷克贵族维科特在此开始建造城堡,后几经易主,一直是捷克富豪的领地。历经几个世纪,整个城市没有受到工业化的影响,避免了大灾难和战争所带来的损失。这座美丽的让人惊叹的城市,是仅次于布拉格城堡的捷克第二大城堡,被蜿蜒的伏尔塔瓦河环抱,倚山而建的城堡,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丰富与发展,融合了哥德式、文艺复兴与巴洛式的风情,是中欧中世纪中、小型城镇卓越的典范。







作者: 静儿    时间: 2009-10-21 15:54
太美了,期待攻心路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1 15:54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1 15:59





作者: simon704    时间: 2009-10-21 16:02
  在这些小镇, 无论在车站或在路上, 都感到恬静和美丽!  
每次望着这种欧洲的小镇或它的照片, 都被深深地吸引, 心理都想, 能常住在这种环境里就好了?
LZ, 好靓的地方,好靓的照片! 加油, 继续上PP...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1 16:02






Ck是我最喜欢的小镇,那里没有布拉格的繁华,又仿佛是布拉格的一个缩小版本。这条小路比较偏僻,是个通向旧工厂的道路,破烂的程度来看从中世纪以来就没变过。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1 16:09
3、        捷克小镇-皮耳森Plzen
皮尔森相较起捷克众多以建筑或中世纪古迹闻名的城镇,皮尔森(Plzen)显得与众不同,它是西捷克州的中心都市,以汽车工业及啤酒制造业闻名,捷克3大名酒之一的啤酒发源于此、东欧知名汽车品牌“SKODA”制造厂也设在此地。世界最高级的蛇麻草( 酿啤酒的香草)原产于捷克,而捷克人民的啤酒消耗量更胜德国,为全世界第一。捷克最畅销的啤酒,是皮尔森啤酒。皮尔森啤酒有捷克三大名酒之称,所以到捷克的皮尔森 ,即是该啤酒的产地,一定不可以错过前去皮尔森啤酒博物馆参观,窥探一下皮尔森的酿酒世界。皮耳森啤酒相当知名,有捷克的3大名酒的美称(皮耳森的啤酒、卡罗维利的贝赫罗夫卡、摩拉维亚区的白酒,并称捷克的3大名酒)。到了皮耳森一定得到啤酒博物馆参观,从共和广场向东北走,Velveslavinova ulica路的6号就是啤酒博物馆(Brewery Museum/Pivovaske Muzeum)。这栋建筑原是中世纪的谷仓,1959年开放供游客参观。不论你喜不喜欢喝啤酒,参观这个另类的博物馆都会觉得挺有趣的。馆内展示缩小后的啤酒蒸酿模型,以及重现19世纪古意盎然的老酒馆摆设,还可看到各式各样酿造啤酒的用具、酒瓶、酒杯和啤酒迷的收藏品。身旁古老的收款机及点唱机及优美的音乐,让人仿佛置身于中世纪的小酒馆里,那种情调使人不饮酒也自醉了。

皮耳森的火车站,连火车站都那么艺术啊.


啤酒博物馆旁的啤酒馆,啤酒一点不贵,两杯64kc相当于不够15块的人仔一杯,大白天也好多人在叹啤酒



一场来到,当然要饮返杯啦,真的很好喝.


[ 本帖最后由 圆脸猫 于 2009-10-21 16:10 编辑 ]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1 16:13
啤酒博物馆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1 16:28
“当我想以一个字来表达音乐时,我只找到了维也纳;而当我想以
另一个字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
                                                  ——尼采
捷克一个童话般的东欧国家,它的前身是捷克和斯洛伐克,后来捷克从社会主义投向了资本主义的怀抱,当然资本主义促进了它的高速发展,但好在它的历史是没有变的。布拉格-整座城市都是世界文化遗产,布拉格整座城市里面有哥德式建筑、古罗马式建筑、巴洛克式建筑及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因此也有「露天建筑博物馆之都」的美誉。我们住在这边四个晚上,体验当地居游自己去市场买食物自己料理,也去了...新城区、旧城区、城堡区、小区、查理士桥区。
    我们在捷克逗留的时间比在奥地利和匈牙利都多,印象也最深,捷克就象小家碧玉,精致,小巧,内敛的不张扬,又很值得品位。根据一个小在皮耳森的中国快餐店老板告诉我们,在捷克的华人目前有4000多人,现在做货不好做了,从以前的1万多人到目前的4000人左右,多数在开餐馆,在皮耳森那个小镇只有20多个华人。


圣维特教堂是我们这次东欧洲行看的第一个教堂,所以看的最仔细,它里面的玻璃是我们看过的所有教堂中最漂亮的,不愧是名家之手。在这之后再看教堂都是走马观花了,到了旅游的后期,真是看教堂看的想吐了。
第一座座落于今日圣维特教堂的位置的教堂是一座早期罗马式圆形建筑,建于925年,由波希米亚公爵瓦茨拉夫一世建成。在1060年扩建为罗曼式教堂,1344年查理四世下令在原教堂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哥特式教堂,于20世纪初才修建完毕。20世纪教堂更换的彩色玻璃窗为阿爾豐斯•慕夏作品。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1 16:31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1 16:33
后来太多知名的不知名的教堂,哥特式都差不多,大同小异,这第一个看的特别仔细,拍的就多,玻璃也实在漂亮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1 16:37
非常华丽的忏悔室,你有啥罪干了啥坏事赶快进去跟神甫说说。



这是哪个国王的棺材,忘记了。





[ 本帖最后由 圆脸猫 于 2009-10-21 16:40 编辑 ]
作者: 95d8    时间: 2009-10-21 16:45
TX你那20几页的攻略准备资料同今次的去完有无差别?给份COPY来参考下得唔得?
作者: BG7PRI    时间: 2009-10-21 16:57
dff 镇里的河水真清啊!漂亮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1 17:06
发了那么多乏味的图,先来点小八卦,维也纳,我们碰到一个好玩的大叔,这位大叔是在梅里小镇碰到的,当时他拿了个傻瓜相机,正满大街的拉人给他照相,穿着解放前才能见到长袍,就是那世纪初黑白照片里很书生流行的打扮,开始我还以为是哪里的华侨,由于出国早,所以穿衣服的时光停留在解放前了,结果人家是正宗的厦门人,他见了我们如同见了救星一样,马上要我们跟他照相。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他就开始就坚定不移的跟着我们了,多瑙河的游船还有段时间才开,我们就到附近森林里随便走走,这个大叔以为我们有什么新鲜景点,就一直跟我们后面20几米的样子,被我们发现之后,我们就开始无限的YY了:(这该不是哪个武林高手吧,名字就叫柳一刀,跟在我们后面长袍飘飘,冷酷的从怀里掏出暗器,,嗖嗖,我们应声而倒,他就上前把我们的欧元美金都拿走了……我们的尸体在无人的大森林里,几天后才被发现…..)后来在下面的几个景点,我们都做着他的义务摄影师,这位柳一刀大叔对自己的形象非常在意的,穿这身衣服也是就怕鬼老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吧,同一个景点同一个位置,他要摆几个造型,还要全身的,半身的,3/4身的,拍完还要仔细研究一下,有张脚尖有点没拍全,被他要求重拍了。世界是很小的,第二天晚上我们在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门口又见到那位大叔,这回人家不穿长袍了,改穿西装了,小领带也打了,小头发也光滑了,去听音乐会啊,是要穿正式点的,我们看看自己的T恤牛仔裤,真是好惭愧,等入了席,我们买的三等票,已经要人仔差不多600块钱一张了,起码有个座位,就是靠后点。我们望了很久,才在最后的站票席看到柳一刀同志,你说柳同志,穿那么笔挺,怎么也要买个一等票啊,怎么堆在后面的游人站票席呢…..

柳一刀同志在森林里本来跟我们后面的,我们走到一个尽头倒了回去,他就变在我们前面了.

作者: gzltlyy    时间: 2009-10-21 17:32
插个队,在捷克总统府前.

作者: 东之峰    时间: 2009-10-21 17:48
忍不住插了

要是我们登山队里你这样网络写手就好了
作者: 碧雪青松    时间: 2009-10-21 18:34
同求呀!!!攻略给我一份吧!!!
作者: 自悠人    时间: 2009-10-21 19:34
原帖由 碧雪青松 于 2009-10-21 18:34 发表
同求呀!!!攻略给我一份吧!!!

x2
作者: 萝卜糕    时间: 2009-10-21 20:47
漂亮,這才是人住的地方啊
作者: 强哥    时间: 2009-10-21 21:33
原帖由 碧雪青松 于 2009-10-21 18:34 发表
同求呀!!!攻略给我一份吧!!!

x3
作者: 爱民固边    时间: 2009-10-21 23:22
不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是人家的风景确实美。当然,这种美通过楼主的精彩文笔描述出来,又是另外一种美。
作者: 子昕    时间: 2009-10-21 23:35
喜欢你洋洋洒洒的文笔,我想一如你的性格吧?!
PP很漂亮,旅程很精彩,收获也很大
作者: 阿忠    时间: 2009-10-22 00:16
东欧很多地方很值得去的
作者: 老赵    时间: 2009-10-22 00:40
哗,好正既地方
作者: 大佳    时间: 2009-10-22 00:43
我要攻略!!!!!!!!!!!!!!!!!!!!!!!!!!!!!!
作者: 大头文    时间: 2009-10-22 01:18
参观的时候会不会掉块骨头落来呢??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2 09:16
功略不是我写的,问过原作者先.
作者: 小薛    时间: 2009-10-22 10:16

作者: 滨江御轩    时间: 2009-10-22 11:03
原帖由 圆脸猫 于 2009-10-21 15:32 发表
一、捷克附近的小镇
捷克附近的小镇我们去了三个,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色,但都给我们相同的感觉,就是宁静,悠闲,走在小镇的街道上,内心总有一种寻求了很久的平静,时光在这里仿佛都停留在了中世纪,一片片红瓦白 ...

那些不是“栗子”,据说是捡来喂马的,你都吃!!!
作者: 滨江御轩    时间: 2009-10-22 11:11
入夜的“克鲁姆洛夫”,更宁静。

P1000633.jpg (309.92 KB, 下载次数: 38)

P1000633.jpg

作者: 滨江御轩    时间: 2009-10-22 11:29
“克鲁姆洛夫”,宿附近的“百威小镇”。
虽说小镇,但拥有两2个捷克全国之最!!!
四边各长133米的中方型广场,广场中央20多米高的雕塑喷泉。

感都叫之最!!!!比中华广场都细啦。

P1000647.jpg (270.31 KB, 下载次数: 32)

P1000647.jpg

作者: 滨江御轩    时间: 2009-10-22 11:31
窗口夜拍

P1000640.jpg (190.03 KB, 下载次数: 35)

P1000640.jpg

作者: BG7LPK    时间: 2009-10-22 12:09
精彩!
作者: 滨江御轩    时间: 2009-10-22 12:51
上穷游网,乜攻略都有。
作者: 民工    时间: 2009-10-22 13:00
好文
作者: 莉莉    时间: 2009-10-22 13:59
太美了~~~心为之向往~~~一定要和最爱的人去感受去体会
作者: 小龙女    时间: 2009-10-22 14:05
好美好美~~~美图美文,意犹未尽~~~太少PP啦,再上再上
作者: 菜羊    时间: 2009-10-22 14:27


只有羡慕的份
作者: 雨凌    时间: 2009-10-22 14:37
等到脖子都长了,你才发
害的我天天来自驾版看
作者: 可乐猫    时间: 2009-10-22 17:07
原帖由 滨江御轩 于 2009-10-22 12:51 发表
上穷游网,乜攻略都有。




穷游上的攻略太多太杂,没有基本的线路,要多篇结合,看到你想死
而且有的老点的成分居多,没太多实在有用的
线路搭乘巴士转换,购票说明,乱的一塌糊涂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2 20:57
原帖由 滨江御轩 于 2009-10-22 11:11 发表
入夜的“克鲁姆洛夫”,更宁静。


你拍的夜景真好,我拍的那些晚上的都惨不忍睹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2 21:11
原帖由 爱民固边 于 2009-10-21 23:22 发表
不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是人家的风景确实美。当然,这种美通过楼主的精彩文笔描述出来,又是另外一种美。


外国的月亮这个问题,当时也和同伴讨论过,一路以来看到的美景和人文,都让我们觉得还是tmd的资本主义好啊.说的多了,连我自己都开始鄙视自己了,太崇洋媚外了,外国人放屁难道都是香的?外国这些地方,来旅游就好了,真要在这里生存下来,估计也是艰难的,听说捷克的华人一没钱就会做点抢劫偷窃甚至杀人的事,所以令捷克人对华人印象并不好,来这里生活的华人是没有心境来欣赏什么美景和教堂的,都在为生存挣扎,我们在维也纳住的旅馆是华人开的,他们都来了起码20年以上了,问起我们为之非常向往的金色音乐大厅,他们很淡然的说从没去听过,所以不清楚,曾经有人说过,这辈子最想做的十大事情就是到维也纳听一场音乐会,在我们看来这么神圣的事,在真的在那里生活的华人却从没考虑过.如果在一个没有麻辣田鸡,红烧乳鸽,没有周末朋友间的happy hour聚会,更别说一群人喝点小酒,唱个k,谈下人生,如果只能整天就在餐馆里打工,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唯一想法就是为了儿女在这里能从小长大,以后能融入这个社会,这样大的牺牲不是每个人能承受的.外国人感觉虽然都很热情,街上不认识的都会跟你hello,但实际这只是他们的礼貌而已,很难溶入他们的圈子.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2 21:37
去东欧看建筑,所有的书都充斥着哥特式啊,巴洛克之类的名词,但谁都没说这些名词是啥意思,作为一个有好奇心的对建筑一窍不通的人,我还是去搜索了一下这些名词的意思,花那么多钱去当然要明白自己在看什么了.

哥特式建筑,这个最好认了,基本顶着两尖顶的都是.
哥德式建筑(英文:Gothic architecture),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

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哥德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哥德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

哥德式建筑最常见于欧洲的主教座堂、大修道院与教堂。它也出现在许多城堡、宫殿、大会堂、会馆、大学,甚至私人住宅也可见其踪影。

哥德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哥德式大教堂等无价建筑艺术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其也成了一门关于主教座堂和教堂的研究。

十八世纪,英格兰开始了一连串的哥德复兴,蔓延至十九世纪的欧洲,并持续至二十世纪,主要影响教会与大学建筑。

建筑特色

德国科隆大教堂高耸的尖肋拱顶[编辑] 尖肋拱顶
从罗曼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改为尖肋拱顶(Pointed Arch,或者干脆称为Gothic Arch),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并且尖肋拱顶也具有“向上”的视觉暗示。


[编辑] 飞扶壁(Flying Buttress)

巴黎圣母院成排的飞扶壁
法国亚眠大教堂双层飞扶壁扶壁(Buttress),也称扶拱垛,是一种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在罗曼式建筑中即已得到大量运用。





但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称为飞扶壁。由于对教堂的高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观也被大大增强了。亚眠大教堂的扶拱垛有两道拱壁,以支撑来自推力点上方和下方的推力。沙特尔大教堂用横向小连拱廊增加其抗力,博韦大教堂则双进拱桥增加扶拱垛的承受力。有的在扶拱垛上又加装了尖塔改善平衡。扶拱垛上往往有繁复的装饰雕刻,轻盈美观,高耸峭拔。

[编辑] 花窗玻璃
哥特式建筑逐渐取消了台廊、楼廊,增加侧廊窗户的面积,直至整个教堂采用大面积排窗。这些窗户既高且大,几乎承担了墙体的功能。

并应用了从阿拉伯国家学得的彩色玻璃工艺,拼组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宗教故事,起到了向不识字的民众宣传教义的作用,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花窗玻璃以红、蓝二色为主,蓝色象征天国,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

窗棂的构造工艺十分精巧繁复。细长的窗户被称为“柳叶窗”,圆形的则被称为“玫瑰窗”。

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从而改变了罗曼式建筑因采光不足而沉闷压抑的景象,并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理想。

[编辑] 十字平面

法国沙特尔大教堂平面图这也是继承自罗曼式建筑,但扩大了祭坛的面积。

[编辑] 门
层层往内推进,并有大量浮雕,对于即将走入大门的人,仿佛有着很强烈的吸引力。

束柱(beam-column)
柱子不再是简单的圆形,多根柱子合在一起,强调了垂直的线条,更加衬托了空间的高耸峻峭。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2 21:49
前面我发的圣维特大教堂就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那尖顶啊,里面的肋骨状内顶,玫瑰玻璃窗啊,典型的不能在典型了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2 21:55
巴洛克建筑



雅各柏·德拉·波尔塔 (Giacomo della Porta) 设计的耶稣教堂的正面,巴洛克建筑的先驱巴洛克建筑,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将原本罗马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建筑,添上新的华丽、夸张及雕刻风气,彰现出国家与教会的专制主义的丰功伟业。此新式建筑着重于色彩、光影、雕塑性与强烈的巴洛克特色。

文艺复兴为意大利宫廷带来财富与权势,是世俗与宗教力量的结合。巴洛克则,至少在初期,是与反宗教改革--天主教会内部对应宗教改革的革新运动,有直接关联的。天特会议(1545–1563)普遍被认定是反宗教改革的开端。

巴洛克时期的建筑物,一方面有着更强烈的情绪感染力与震撼力,另一方面引人注目、炫耀教会的财富与权势。新的建筑风格尤其体现出新宗教教派的时代背景,例如戴蒂尼会(Theatines)与耶稣会,其目标是增进宗教的普遍与虔诚。十七世纪中叶,巴洛克风格转而表现于豪华宫殿上,首先在法国--如拉斐特城堡(Château de Maisons,1642),位于巴黎附近、由弗朗索瓦·芒萨尔设计--随后遍及欧洲。

巴洛克建筑的特征包括:

宽阔的、有时是圆形的中殿取代了狭长的中殿
戏剧性地使用光线,强烈的光影对比,明暗对照效果(如威尔腾堡修道院教堂),或依靠窗户实现均匀照明(如温加滕修道院教堂)
大量使用装饰品(通常是镀金、石膏或粉饰灰泥、大理石或人造大理石)
巨大尺度的天花板壁画
外部立面的显着特点是通常有戏剧性的中央突出部分
内部通常只是绘画与雕塑的框架(特别是后期巴洛克)
错视画法般的虚幻效果,绘画与建筑的混合
在巴伐利亚、捷克、波兰和乌克兰巴洛克,普遍存在梨状穹顶
天主教国家的圣母柱和圣三柱,通常因黑死病结束时的感恩而兴建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2 22:00
我的理解,就是那种使用弧形线条很多,然后很多很多花纹和装饰,顶上有壁画,墙上有好多花纹,有多复杂就有多复杂的装饰,就是巴洛克了,巴洛克发展到极至就变成洛可可了,关于这种建筑风格,在维也纳的美泉宫和旧皇宫,发挥的淋漓尽致.真有学建筑的同志不要拍我啊,只是些个人印象.
作者: Heaven    时间: 2009-10-22 22:47
不错的地方,精彩的行程。

作者: 大圈    时间: 2009-10-23 00:39
才看到好图好文
作者: 正路    时间: 2009-10-23 01:59
真能整
作者: Zpeter    时间: 2009-10-23 10:11
有种令人疾息的美,更是我神往的地方
作者: 老游条    时间: 2009-10-23 12:19
原帖由 菜羊 于 2009-10-22 14:27 发表


只有羡慕的份


只有羡慕的份×2
作者: 零舍醒神    时间: 2009-10-23 12: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ongjing    时间: 2009-10-23 12:55



一级棒!

如此美景,写八十份检讨都值了
作者: 滨江御轩    时间: 2009-10-23 16:51
标题: 布达佩斯
布达佩斯的夜景也很美。

P1000327.jpg (288.5 KB, 下载次数: 36)

P1000327.jpg

作者: 荷兰仔    时间: 2009-10-24 16:35
欧洲的那种宁静很令人神往,过多两年,个仔大的,都回去看看老朋友了。。。。。。
作者: 邮箱    时间: 2009-10-24 17:06
原來已經在旅途了啊。這些貓跑去外面撒野了。。。。記得手信
作者: 381234    时间: 2009-10-25 00:30
晕,昨晚圆猫与我说摩托时,人已到东欧了.

现在才看到文章,太正了,继续关注....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6 08:53
晕,国庆去的,我已经回来了,多谢各位关注.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6 15:32
布拉格旧广场

布拉格旧城广场(Old Town Square)是位于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老城区中的一个古老的广场,正好在布拉格瓦茨拉夫广场和查理大桥之间。夏季时,这里经常会挤满游客。作为布拉格市最古老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广场,这个广场也是布拉格历史的见证者。
  布拉格旧城广场建于公元10世纪,当时这里更像是一个集市,很多来自其他国家的商人都在这里买卖商品。在广场建成后,出现过很多名字来称呼这个广场,最早的称呼是“大广场”(Big Square),随后在13世纪时被称为“旧市场”(Old Market),在此之后被称为“旧城广场”(Old Town Place)或“旧城大广场”(Large Old Town Square),现在的名字是从19世纪末使用至今的。
  布拉格旧城广场之所以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主要是由于在广场周边有很多中世纪时期的建筑,而且建筑风格也是多种多样。在广场附近修建的第一批建筑是在12和13世纪,而今现存的一些建筑仍旧保留着当年的罗马式风格、哥特式风格。旧城市政厅(Old Town City Hall)建于14世纪,随后又修建了圣母教堂(Church of Our Lady)。此后,旧城广场成为了布拉格旧城的经济与政治中心。
  另外,广场的中心竖立着宗教改革领袖胡斯的雕像(Jan Hus Monument),他因为信仰而在此受火刑。雕像立于1915年7月6日,胡斯逝世500周年。
  现在,布拉格旧城广场不仅是一个受欢迎的聚会场所,还用来举行新年庆典、假日市场(圣诞节和复活节)和抗议活动。有时,冰球和足球比赛会在大屏幕上播放,从而会吸引来大批的球迷。
    这个旧市区的中心广场上,充斥着街头艺人、贩卖各种不同纪念品、小吃的摊档、一排排的cofe shop 和络绎不绝的观光客。广场中心的胡斯之像是1915年纪念胡斯500岁的冥寿制作的,为纪念推动宗教革命而惨遭火刑的查理大学校长,至今为止他仍然被视为捷克人英雄。

胡斯像



迪恩教堂



迪恩教堂前面就是旧市区广场广场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6 15:40
圣尼古拉斯教堂
  坐落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旧城广场(Old Town Square)的圣尼古拉斯教堂(St. Nicholas Church)建成于1735年,这座教堂的建成直接取代了曾经的教区教堂。在特恩教堂(Tyn Church)建成前,这座教堂曾经一直是布拉格旧城最重要的教堂。
  现在的这座圣尼古拉斯教堂由奇廉·艾格纳兹·戴恩特曾霍佛(Kilian Ignaz Dientzenhofer)设计的,这是一座巴洛克式教堂,其雕刻装饰都是出自安东尼·布劳恩(Antonín Braun)之手。教堂的内部设计参考了位于巴黎的圣路易教堂(chapel of St. Louis-des-invalides)。精致的灰泥装饰由伯纳德·斯匹内迪(Bernardo Spinetti)完成,而灰泥墙上的壁画则是由年长的彼得·亚当(Peter Adam)绘制。
  1781年,教堂内部装饰在乔塞弗二世(Josef II)命令终止所有修道院进行公共机会后而移除。
  在1870年至1914年间,圣尼古拉斯教堂成为了俄国东正教教堂。随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军队被派驻扎在这里,一些艺术家和画家也在这时对教堂进行了修复。
  战争结束后,教堂被转交给了捷克胡斯的信徒。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6 15:45
旧市政厅



旧市政厅外墙上大名鼎鼎的天文钟,分为上下二座,是一座精美别致的自鸣钟,钟楼建于1410年。根据当年的地球中心说原理设计,上面的钟一年绕一周,下面的一天绕行一圈,每天中午12点,十二尊耶酥门徒从钟旁依次现身,6个向左转,6个向右转,随着雄鸡的一声鸣叫,窗子关闭,报时钟声响起。这座大钟至今走时准确,当地人在此驻足校对手表的时间。据说为了保证世上没有同样的钟出现,建造此钟的工匠被刺瞎了双眼。




    哥德式的高塔-火药塔,从塔顶可以将旧市区的景致尽收眼底。沿着蒂恩圣母堂图中编号13一侧的小路Celeina出旧城广场,隐约可以看到远处的一座高大的塔楼,没过几个小街区,路中央的塔楼清晰可见,原来这就是鼎鼎大名的火药塔。  火药塔图中编号14高65米,扼守着旧城区一个很重要的十字路口(塞莱特纳街,纳普雷科普,共和广场)。它的建筑属于晚期哥特风格,建筑年代在十五世纪下半叶。在古塔的位置上,十三世纪时是一座通向古城堡的大门。雷耶塞克仿照老城桥上的塔的式样,为弗拉迪斯拉斯.雅杰罗修建了这座塔。火药塔是本区防御体系的重要一环,它的名称来自于十八世纪设在塔中的一处弹药库。塔身内外装饰着各式各样的纹章和圣人以及波希米亚储王的塑像。沿着螺旋楼梯可登上塔顶,一览全城胜景。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6 15:48
查里大桥
    查理大桥全长516 米,宽9.5 米,共有16 座桥墩,桥面为砖石所砌,没用一钉一木。初建于1357年,一直到15世纪才完成。有哪座城市能这样奢侈,用将近200年的时间来建造一座桥,或许只有布拉格。桥的两端耸立着哥特式门楼,东侧一个为“老城桥楼”,西侧有两座大小不同的门楼。桥的两侧石栏杆每隔20 多米就相对立有雕像和群塑像,共30座,大多取材于圣经和民间传说。大桥落成后,一直被称为布拉格桥或石桥。1870 年,官方将其正式命名为查理大桥,以表示对决定建桥的查理四世国王的尊敬和纪念。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6 16:17
瓦茨拉夫广场 (捷克语:Václavské náměstí)是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的主要广场之一,布拉格新城的商业和文化生活的中心。在此曾经发生过许多历史事件,这也是示威、庆典和其他公共集会的传统地点。这个广场得名于波希米亚的主保圣人圣瓦茨拉夫。

瓦茨拉夫广场原名马市广场(捷克语:Koňský trh),在中世纪,此处曾是马匹市场,1848年由于Karel Havlíček Borovský的提议而更名为圣瓦茨拉夫广场( Svatováclavské náměstí)。

瓦茨拉夫广场不太像一个广场,而是更像一条大道,其形状是一个极为狭长的长方形,长750米,宽只有60米,总面积45,000平方米,呈西北–东南走向。广场的东南方地势较高,末端是雄伟的新古典主义建筑,捷克国家博物馆。其西北端则延伸到新城与旧城的边界。

[编辑] 历史
1348年,波希米亚国王查理四世创建了布拉格新城,开辟了几个露天市场,其中第二大的是马市(Koňský trh),市场的东南是马门,新城的城墙上的一个城门。19世纪捷克民族复兴运动期间,广场采用了较为高贵的名称,并且修建了雕像。

1918年10月28日,阿洛依斯·伊拉塞克(Alois Jirásek)在圣瓦茨拉夫雕像前宣读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宣言。

纳粹也使用这里进行大型游行。在1945年布拉格起义期间,国家博物馆附近的几座建筑被毁坏,后来改建为百货公司。

1969年1月16日,一名学生杨帕拉(Jan Palach)在瓦茨拉夫广场自--fen,抗议苏联在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1969年3月28日,在世界冰球锦标赛上,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冰球队第二次击败了苏联队。当时该国还在苏联占领之下,这一胜利引发了大型庆祝活动。大约有15万人聚集在瓦茨拉夫广场,与警察发生了小规模冲突。一群密探激起群众袭击了广场上苏联航空公司俄罗斯航空的布拉格办事处。

在1989年的天鹅绒革命期间,数十万群众在此举行盛大的示---wei活动。

广场上的雕像


自---分的人的墓,就在广场中间



话是他们民族意识也够强了,这么激烈的事情都做的出来,自   -分的人头像


[ 本帖最后由 圆脸猫 于 2009-10-26 16:30 编辑 ]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6 16:52
高堡Vysehrad是布拉格城市的发祥地,有着高贵的
公主与英俊的农夫相爱的美丽传说;它高踞在山崖上,居高临下,成为俯瞰布拉格全城美景的观景台。就是地图上Vysehrad一带,乘搭地铁c线高堡地铁站下。这个区域是免费的,是观察布拉格全景的最佳地点。感觉有个2-3小时就可以参观完毕。






[ 本帖最后由 圆脸猫 于 2009-10-26 17:00 编辑 ]
作者: 阳光    时间: 2009-10-27 01:26
原帖由 强哥 于 2009-10-21 21:33 发表

求攻略x4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7 15:10
查理大桥上的人群,不知道我是不是不够浪漫,在查理大桥上没觉得有拥抱接吻的人群,不过却发现了另一种风景.


在捷克和维也纳到处都会看见在街头表演的乐队,有的单丁,有的是个乐队,无一例外的前面都放着收集钱的盒子,多数还有他们表演的cd卖,虽然我不不是学音乐的,但也听的出,都是有着高超的水准,街头卖艺不知道是他们的爱好,还是生活所迫了.





这个老人家,很厉害的,用一堆水杯就能演奏出很空灵的音乐,他有网站,有出cd,我站着听了好几首,有些曲子听出来了是什么,虽然咱不富裕,也捐了点钱给他.拿着这张相片给某某看,他居然说,这人在烧烤吗?我只能鄙视的说:"真没文化."



不会音乐演奏,也没残废,就只好拖只狗出来讨钱了,这招真的很灵,看在他的狗狗份上,真是博的不少人的同情



[ 本帖最后由 圆脸猫 于 2009-10-27 15:18 编辑 ]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7 15:25
旧市广场吹瑟士风的老人.




大摇大摆在路上走着的天鹅,别看它很悠闲的样子,你一走进,它就发出跟猫儿受惊时候"呼呼"的声音,听说它很会咬人列


在卡夫卡展馆门口,要买票进去的,之前并没有做他的功课,就在门口到此一游吧,这个门口的外墙拐弯处墙上就有卡夫卡的雕像,很多地方都有,就不贴了.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7 15:28
街边卖东西的小店.里面有很多有特色的纪念品,捷克最著名的是木偶,不过太贵了,好点的都要人仔300以上,心疼没买,发点pp算了.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7 15:29


我童年最喜欢的动画之一<鼹鼠的故事>就是捷克的动画,实在太喜欢了,抱回家了两只小小的.


[ 本帖最后由 圆脸猫 于 2009-10-27 15:32 编辑 ]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7 16:39
再来八一八东欧的交通情况。东欧的交通状态在我们看来,真是天堂了。我们左的最多的就是地铁。地铁的分布基本含概了整个城市,特别是我们要去的那些景点,都在地铁边上,非常方便。买了票之后,在这个黄色的打票机上打一下时间。



地铁票和有轨电车的票是通用的。因为不同种类的票有效时间是不同的,而且在捷克,单程的是24kc或18kc,买100kc就一天任坐,而且如果被查到没买票,是要罚款900kc的,但是很少碰到查票的,不知道这里的人买票方式跟我们不一样,反正我没看见什么人在买票,都是大摇大摆的出入地铁,就有一次,我们买的票过期了,刚好碰到查票的,我那个慌啊,兔子一样跑掉了,也没有人追上来。从那以后就乖乖买票了。在维也纳,我们买了三天的包票,25欧元,可是从来都无人查票,就算不买好象也没事。到了匈牙利就不行了,每次都查你,看来布达佩丝的人穷些,老逃票。

除了地铁,还有有轨电车,三个国家的首都的大街上无一例外的都是电车的轨道,天上悬着电线,在我看来这个比我们的BRT工程好多了,就在公路上架轨道,不是比BRT省事?效率也高,铁轨是陷进地里的,一般车辆照样可以走,不过人家总是比我们人少的多,啥事都好办。



    还有一种很环保的工具,就是单车了,大街上到处都有骑单车的人,在维也纳,地铁的出口都有单车出租,好象使用后在一个钟头还是不收钱的。他们的保护意识很强,连阿婶骑着买菜车出来都戴着头盔,火车上有专门的单车车厢,我甚至还看见单车上地铁,并不说骑单车就是穷人了,按照他们的装束来看,是集娱乐锻炼和交通一体的工具,何乐而不为?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0-27 16:41
在火车站办手续的骑单车的人,火车上是让单车上,而且有专门的车厢放的.





悠闲的老人与狗



火车上放单车的车厢

[ 本帖最后由 圆脸猫 于 2009-10-27 16:43 编辑 ]

火车上的单车.JPG (212.49 KB, 下载次数: 47)

火车上的单车.JPG

作者: BG7PRI    时间: 2009-10-28 10:03

作者: 菲常人    时间: 2009-10-29 23:08
可能是年龄的关系,俺一直不能适应这种放慢的生活,东欧给我的感觉是一种莫名的寂寞,借用下网语:姐写的不是游记,写的是寂寞啊。。。。。。。。
作者: 宇辉    时间: 2009-11-2 11:42
图文都不错,
如果楼主不介意的,麻烦发一份详细功略到   wyh2363@hotmail.com

谢谢.
作者: 求@奇    时间: 2009-11-2 22:04
漂亮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1-3 15:33
我们到了奥地利,直接就奔最有名的景点之一,美泉宫,由于美泉宫的内部是不让拍照的,但有中文解说,所以能参观的比较仔细,但留不下照片,我买了一本介绍美泉宫的书,讲每个美泉宫开放的房间的介绍,大开眼界.

赏著名景点开始,以下就是出名的美泉宫啦!是座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西南部的巴洛克艺术建筑,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宫,如今是维也纳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

美泉宫的名字来源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1612年至1619年在位),传说1612年他狩猎至位于Meidling和Hietzing之间的凯特堡,饮用此处泉水,清爽甘冽,遂命名此泉为“美泉”,此后“美泉”成为这一地区的名称。1743年,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下令在此营建气势磅礴的美泉宫和巴洛克式花园,总面积2.6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的凡尔赛宫。

美泉宫设计时的规模和豪华程度与凡尔赛宫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由于财力有限,原设计并未能如愿。现在的美泉宫共有1441间房间,其中45间对外开放供参观。整个宫殿是巴洛克风格的,但是其中有44个房间是洛可可风格的。美泉宫虽不能和凡尔赛宫相比,但依旧显示出了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气派。宫殿长廊墙壁上是哈布斯堡皇族历代皇帝的肖像画以及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16个儿女的肖像。后来随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同上断头台的法国皇后玛丽·安托瓦奈特少女时代的画像也在其中。

美泉宫背面的皇家花园是一座典型的法国式园林,硕大的花坛两边种植着修剪整齐的绿树墙,绿树墙内是44座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园林的尽头是一座“海神泉”(Neptunbrunnen),向东便是皇宫名称由来但却有不很起眼的“美泉”,美泉的正对面是一片人造的罗马废墟(R&ouml;mische Ruine)和一块方尖碑。美泉宫的最高点是凯旋门(Gloriette),海神泉的西侧是动物园(Tierpark)和热带植物温室(Palmenhaus)。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1-3 15:35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和美泉宫
玛丽娅·特蕾西娅去世后,美泉宫没有人居住,直到19世纪初神圣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弗朗茨二世再次将其作为夏季寝宫,拿破仑曾在1805年和1809年两次占领并住在美泉宫。弗朗茨二世时代,美泉宫经过一次翻修,现在的美泉宫呈现的就是这次整修后的样貌。美泉宫正面被涂上原创性的赭色,德语中赭色因此被称作“美泉黄”。此后所有奥匈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家建筑都被漆成这种颜色。

1830年茜茜公主的丈夫奥匈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出生在美泉宫,他是弗朗茨二世的长孙,他的父母弗兰茨·卡尔和苏菲公主也都住在美泉宫,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童年和青年的夏季都在美泉宫度过。1848年继任奥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国王后,美泉宫又经历了一次辉煌的时代,它是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最喜欢和居住时间最长的住所,直到1916年在美泉宫走完了最后的人生旅程。

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盟军轰炸中,美泉宫的主建筑和凯旋门被严重损毁,战后奥地利被占领时期,美泉宫未被炸毁的部分曾是英国占领军的总司令部,此后美泉宫被损毁的部分被逐渐修复。



海神喷泉






[ 本帖最后由 圆脸猫 于 2009-11-3 15:38 编辑 ]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1-3 15:40
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Wiener Stephansdom),又称作“圣·斯蒂芬大教堂”。罗马天主教的大主教的所在。为人所喜爱的维也纳城市的标志,常被选作奥地利国家生活中大事的地点。

1137年, 巴奔堡王朝的利奥波德四世(1136—1141)与帕绍(Passau,帕绍也有一座Stephansdom教堂,位于帕绍古城中心,以一台拥有17 000根管的管风琴而闻名)的主教管区商定,在维也纳城界外面建造一座新的教堂。10年后,这座斯蒂芬大教堂(Stephansdom)的罗马风格的前身竣工了。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1-3 15:41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1-3 16:11
到达维也纳的第二日,我们乘船游览多瑙河,沿岸有很多景点.我们耳边一直响着<蓝色的多瑙河>这首曲子,一边登上了游船.
瓦豪地区指的是梅尔克到克雷姆斯这一段30公里的多瑙河流域(从梅尔克到克雷姆斯 Krems) 山青水秀,风光绮丽,则是多瑙河在奥地利境内最美的一段流域。它的总长约三十公里。多瑙河在这里进入了蜿蜒曲折的峡谷,由西向东缓缓的流着。 两岸的一侧是丘陵, 郁郁葱葱的果园 (多为葡萄园) 星罗棋布, 另一侧是连绵起伏的山峦, 山上是大树参天的无边林海。丘陵地带间或凸起的山峰上,是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座座充满神奇色彩和美丽传说的古堡和废墟。
附:瓦豪地区多瑙河旅游线路图

多瑙河游船
奥地利多瑙河船运公司(DDSG)专门为游客开辟了乘船旅游瓦豪的线路。如果您只有一天时间,可以先从市区坐地铁U3线到西站West bahnhof乘火车到梅尔克,在梅尔克(Melk)参观之后上船,游船大约需要1小时40分钟时间便可以抵达瓦豪地区的另一端克雷姆斯(Krems),然后您可以从克雷姆斯重新选择陆路返回维也纳。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在风景宜人的杜伦施坦施坦住上一晚。这样您有足够的时间欣赏多瑙河的夜景,而且还能够尽情地品尝当地的葡萄酒。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1-3 16:37
我们一早从维也纳火车出发,到了梅尔克小镇,在梅尔克小镇的游船一路游览瓦豪地区.
我们就是在这个小镇碰到很有性格的福建大叔,
梅尔克小镇风情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1-3 16:40
在梅尔克这个小镇,有欧洲最豪华的修道院

奥地利公国时代的古都梅尔克有一座举世闻名的修道院---StiftungMelk,是欧洲最豪华的修道院。
从维也纳驱车大约一个小时,到瓦豪地区的梅尔克修道院。梅尔克修道院高局山顶,俯瞰多瑙河,是巴洛克式建筑的杰作,由雅格布•普兰陶尔(Jakob Prandtauer)在1702年至1738年间建造。穿过主教庭院,游人可以登上装饰豪华的皇帝台阶,沿着长约200米的长廊前行。长廊两边挂着奥地利统治者的画像。接下来可以看到图书馆,图书馆顶上是保尔•特罗格(Paul Troger)绘制的壁画,整个图书馆藏书9万余册。从修道院的平台上俯瞰多瑙河壮观之景,尽收眼底。


梅尔克门口


梅尔克修道院的院子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1-3 16:45
非常豪华的巴洛克的内部,真是金碧辉煌,令人印象深刻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1-3 16:49
18世纪的修道院也有现代而前卫的装置艺术。
在一个普通的过道两侧,墙上有六七个泥塑,纹理粗糙,造型另类。最酷的是,没有灯光时,就是一面白墙和几个泥塑。但是,角落里的放映机所播放各种题材的VIDEO,让整个过道浸染在不同的光影之下。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1-3 16:52
修道院里的图书馆,每间高达两层,共有6间。共有10万冊的藏书,其中有1千多本9世纪到15世纪的手稿。一本本厚重的藏书,从人生哲理、科学、天文到地理、农学应有尽有,只要你是梅尔克镇的市民,都可以享用这些经典书籍.



作者: 菲常人    时间: 2009-11-3 22:19
又见华盖。。。。。。
作者: 即食面    时间: 2009-11-5 21:09
原帖由 滨江御轩 于 2009-10-23 16:51 发表
布达佩斯的夜景也很美。


欧洲嘅小镇本来就好有风味,而匈牙利首都更加系我梦魅以求的城市,如果有机会去欧洲出游,一定首选布达佩斯...
作者: 224    时间: 2009-11-10 00:25
啊~~~正啊~~~自己有时间去一次就好咯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1-10 16:23
我们坐着游船在多瑙河上游荡.
说实在,现场看到的多瑙河并不怎样蓝,不过看起来也不脏,沿岸有一些小镇,船上的游客多数是耆譻.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1-10 16:28
船到了一个著名的小镇,杜伦施坦,我们下船来游览这个小镇.
杜伦施坦毫无疑问是瓦豪地区景色最迷人的城镇。因此如果能够在杜伦施坦居住一晚上,那是最美不过的事情了。杜伦施坦海拔209米,人口近1000人,最鲜明的特征是矗立在多瑙河畔的蓝白色教堂。杜伦施坦之所以有名,主要是因为山顶上的一座古堡。
历史上,欧洲人曾经十几次出征中东,试图迫使当地的百姓重新皈依天主教。这些所谓的十字军东征每次都声势极为浩大。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甚至英王, 法王和奥地利公爵一齐出动。在回返途中,英国的狮心王由于触怒了奥地利的公爵,被拘禁在杜伦施坦的城堡里。后来狮心王理查德被用重金赎回,据说理查德的仆人为了寻找狮心王的下落,沿着多瑙河整日歌唱,直至找到理查德为止。


杜伦施坦的古街道


杜伦施坦小镇的房子



杜伦施坦的教堂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1-10 16:33
杜伦施坦教堂内部


杜伦施坦教堂内部


在山下看到的古堡,我们一会就要爬上这个古堡参观了.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1-10 16:41
触怒了奥地利的公爵的狮心王,被拘禁在杜伦施坦的城堡里,我们爬上到了山上参观这一片的废墟,你说古代的人,逻辑也很奇怪,抓了个人,还要关在这么显眼的地方,就不怕人不知道,这下好了,狮心王的仆人一路用家乡话唱歌,狮心王听到了也回唱,仆人记下了关的位置,回头搬救兵把这个国王救走了.

爬上了山,往下看看多瑙河的风景,美不胜收啊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1-10 16:44
看看这个关了昔日国王的古堡废墟





废墟上挂了古堡示意图

作者: 圆脸猫    时间: 2009-11-10 16:46
这个铁门里不知道是不是关国王的地方呢?


作者: 琪琪qiqi    时间: 2009-11-12 13:03
好靓啊~




欢迎光临 车迷网 (http://autofans.cn/) Powered by Discuz! X3.2